欢迎访问手机端

中山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025-04-18 20:39:00 围观 :0次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我校2025年继续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以“立报国大志,做强国大事”为人生追求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一)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药学(生物医药)。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注:

1.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和药学(生物医药)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学生。

2.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公布为准,文史哲专业在“3+1+2”模式省份按历史类编制计划招生。

(二)招生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 预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21日至5月10日考生可登录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
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558),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预报名。根据各省专业计划安排,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填报1个专业志愿。

(二)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 考生在报名平台进行报考确认

报名考生于6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登录报名平台进行报考确认并签订承诺书,逾期不进行确认则视为放弃报考我校强基计划。

对于确认参加我校考核又无故放弃的考生,将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四) 入围考核办法

6月26日前,我校依据确认报考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在已确认报考的学生中,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同时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力学、药学(生物医药)专业且已确认报考的学生,如单科成绩符合以下要求,可破格入围我校考核:

所有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五) 学校考核

时间:7月3日左右

考核方式:面试和体育测试。具体考核安排由学校在考核前另行公布。

1.我校组织专家进行分专业面试,着重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并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确定面试考核评分。面试采取考生、考场、评委“三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2.考生需参加由我校组织的体育测试,测试项目可自主选择立定跳远或50米跑。体育测试不受理缓考、补考申请。体育测试及格标准如下:

体育测试结果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总分,若考生体育测试不及格,我校不予录取。

体育测试原则上不受理免考申请。若考生确因生理疾病或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测试的,须在考核前3个工作日提出免考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三甲医院证明、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中学体育成绩合格证明等),发送邮件至zsbadmission@mail.sysu.edu.cn,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可免考。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做调整,将另行通知。

(六) 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我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

2.确定录取名单

我校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和名额,对所有考生按照“分数(综合成绩)优先”的原则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我校考核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成绩排位排序。

3.我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4.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一) 本硕博衔接培养

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在课程上,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打通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设立学生科研项目,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增大研究型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实现科研训练100%,强化学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将跟随导师组,定期解读国家战略需求、研读重大科研专项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国家战略需求,了解关键技术难题,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二) 多阶段考核和动态进出

强基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学业成绩优秀的普通录取本科生可选拔补入强基计划。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三) 专属发展通道

强基计划学生单独编班,完成规定的本科阶段有关课程,达到转段要求且通过相关考核者,进入本校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时,在公派留学,奖学金评审等方面,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支持强基计划学生。配备资深导师团队,创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对强基班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各类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实验条件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集结全球优质资源,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和科学中心的战略合作,形成有利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优厚环境,打造英才培养高地,提升强基计划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详见
http://admission.sysu.edu.cn)。

五、其他说明

(一)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于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对于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 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 我校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四) 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本科阶段不得转到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外的专业就读。

(五) 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六) 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 我校成立强基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我校强基计划的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负责强基计划考试招生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 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 山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中山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式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邮编:510275

招生咨询电话:020-84036491

传真:020-84111598

电子邮箱:adado@mail.sysu.edu.cn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

http://admission.sysu.edu.cn

中山大学监察检举电话:020-84115582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八、本简章由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来源: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90后”高校辅导员的“十二时辰”!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暖了学子的青春路

    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受访者供图“当时我挺着五个多月的孕肚,凌晨1点在医院走廊守着,直到学生缝完针、家长赶过来,才松了口气。”回忆起2021年国庆节前的那个深夜,福建理工大学辅导员吴心宇至今仍印象深刻。那天,她班上一名女生因肠胃炎、低血糖从床上摔下,后脑勺出血昏迷,作为辅导员的她,成了学生最依

    2025-04-18 20:39:00
  • 度小满“青年小店榜样计划”丽水站活动 助力青年小店提高营收

    创业青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度小满长期以来聚焦青年群体的创业需求,结合他们的需求痛点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半径,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近期,度小满“青年小店榜样计划”丽水站活动启动,度小满为青年提供多维度创业支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蓬

    2025-04-18 20:39:00
  • 福州护航高校学子返校路 多条专线“一站式”直通校园

    近日,福州市迎来高校学生集中返校高峰。市道运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开通多条“一站式”临时专线,为学子铺就高效暖心的返校路。据悉,元翔(福建)空港快线有限公司精准对接高校分布及学生出行需求,重点开通机场至大学城专线,覆盖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夏学院、闽江学院、

    2025-04-18 20:39:00
  • 进入开学季,杭州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将有变化,2025秋季开学出行指南来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2025年秋季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9月1日同学们将踏入久违的校园,正式开启新一阶段的学习旅程。每到开学季,杭州的道路交通就如同奏响了一曲别样的“交响乐”,为了让这首“乐章”和谐有序,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与顺畅,杭州交警结合城市大脑数据的研判分析,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出行指南,

    2025-04-18 20:39:00
  • 忻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定了!

    据忻州市教育部门发布的2024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2025年全市中小学暑假八周(2025年7月5日至8月31),2025年9月1日(星期一)开学。临近开学这份开学收心指南请收好∇第一步:调整作息,清淡饮食假期间的作息往往不规律,开学后,很多孩子会出现“时间差”:该上学时起不来,该睡觉时不愿

    2025-04-18 20:39:00
  • 674分上福耀科技大学,被指“脑子进水”?当事人回应

    近日,各地高考投档分数线陆续公布。据媒体报道,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新大学本科招生第一年,录取分数线就比肩985高校。然而,不少高分考生在网络晒出福耀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却遭遇部分网友的抨击。有网友称考生和父母都“脑子进水了”,还称“这高中白上了”,不如上985、211

    2025-04-18 20:39:00
  • “小朋友,借你的电话手表用一下,我的手机没电了”

    暑假期间,青少年上网时间大幅增加,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也趁机“上线”。近期,全国各地已有多名学生遭遇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部分家庭遭受较大财产损失。手机没电+借用电话手表=诈骗近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电话卡盗窃案,该案中被盗电话卡被用于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经

    2025-04-18 20:39:00
  • 包头市教育局发布高中招生3号公告

    一、网报方式登录“包头市中小学教育招生服务平台(https://xs.btjy.net/)”志愿填报界面,通过考生号加密码组合(密码为中考查分时修改后的密码)进入志愿填报系统完成填报。二、网报时间7月11日8:00—11:00网报,7月11日14:00查询录取结果。三、志愿填报1.凡达到普通高中市五

    2025-04-18 20:39:00
  • 每日甘肃 | 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公布

    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布2025年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测试和录取结果已公布,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信息平台查询。✅查询入口https://www.ccuut.edu.cn/admission_pku_qjjh/login.ph

    2025-04-18 20:39:00
  • 招办主任来了!手把手教你填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乎考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抉择。如何选择院校?专业与志趣如何兼顾?怎样把握AI(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机遇?为切实服务广大考生、家庭,日前,《中国教育报》推出“你好!大学”·招生季探校节目,记者带着家长和考生们的问题,走进8所知名高校,进行全方位探访,并邀请相关负责人,围绕招生政策亮点、新

    2025-04-18 2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