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

2025-06-16 16:08:00 围观 :0次

天山北麓,美丽绿洲,四通八达,人文荟萃。

新疆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重镇,见证了多种文化、族群在此汇聚、交流、碰撞、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从千年前守护丝路安宁,到近代蒙受国难不屈不挠;从抗战时中国共产党播撒革命火种,到新中国发展引来无数建设者……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浸染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开放风劲,潮涌天山。进入新时代,乌鲁木齐凝心聚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绘就开放自信万千气象。

多元一体贯古今

清晨,第一缕曙光透过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照亮乌鲁木齐市。市中心西大桥上的石刻虎头狮纹兽双目圆睁,在霞光映照下显得更加威武勇猛。

这些石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距市区300多公里的阿拉沟墓葬出土的2400多年前黄金牌饰纹样图案。在古代文化中,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寄寓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祈愿,彰显乌鲁木齐千年文韵绵延不绝。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地擅繁华”……清代学者纪晓岚曾在乌鲁木齐生活,记录下当时各族群众共融共存、安居乐业的繁华盛景。

乌鲁木齐,自古是连接东疆、北疆、南疆的交通枢纽。阿拉沟墓葬出土的漆器和凤鸟纹丝绣,揭示了早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当地居民已与中原联系密切。

而天山脚下的乌拉泊古城,是乌鲁木齐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饱经沧桑的古城墙、角楼和瓮城,每一块历经千年的砖石都在诉说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

学界认为,乌拉泊古城是唐轮台县城所在地,发挥保障丝路北道贸易顺畅和区域安宁重要功能。“乌拉泊古城不仅是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见证,更是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绝佳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说。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爱国精神始终激励各族人民共同书写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壮阔史诗。

“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晚清时,沙俄侵占伊犁、阿古柏集团祸乱新疆,爱国名将左宗棠发出慷慨宣言,率兵收复新疆。

100多年后,乌鲁木齐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内,巨型左宗棠汉白玉雕像巍然屹立,目光深邃。游人至此,感佩中华儿女誓死守护祖国山河的震撼力量。

岁月流转间,忠魂化作民族团结的精神火炬,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种子深植于天山南北,各民族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薪火世代传承。

走进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1000多家商户,汉、维吾尔、蒙古、回、哈萨克等多个民族比邻而居、亲如一家。艾德莱斯绸与哈萨克族刺绣同台展示,烤包子与茶叶蛋香气交织,商户们自发组成“双语互助小组”,维吾尔族店主教汉族邻居学习日常维吾尔语,回族商户分享经商经验,不同民族的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多民族共居共生灿烂历史,让乌鲁木齐成为“文明交融的活态博物馆”;处处和谐场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添生动注脚。

红色精神映天山

红顶黄墙,青砖围腰,一座风格别致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392号。

这里曾是抗战时期至关重要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以陈云、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到乌鲁木齐,创办报刊、开展教育培训、组织文艺演出,带领新疆民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如今,这座小楼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麻雀、麻雀,叽叽叫叫,飞来飞去,飞到我们监牢……”这是当年共产党人在狱中广为传唱的童谣《麻雀》。站在泛黄的曲谱前,讲解员卢臻为在场游客深情吟唱。

“我的太爷爷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弹片削伤。”卢臻说,受家庭影响,她决心传承红色精神,选择做一名红色讲解员,“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希望让每位参观者从红色故事中享受精神之旅”。

红色文化跨越时空,焕发崭新活力。

进入新时代,乌鲁木齐加强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红色基因库建设,挖掘整理革命文物背后故事并制作《红色大管家——毛泽民》等系列微视频在线上推广,推出一批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吸引八方来客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信仰力量。

“红色文化构成乌鲁木齐城市文化内核中最凝聚人心的部分,激励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买玉华说。

“红湖”“俞秀松路”“林基路大道”……走进有着“抗大第二”之称的新疆大学,校园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红色文化气息。百年来,新疆大学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承担着为边疆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曾是山东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如今在新疆大学工作的姚立宁立志扎根新疆:“新疆是拥有光荣传统的热土,我将以新疆的红色精神为滋养,砥砺奋进、报效国家、建设边疆,在这片土地继续发光发热。”

向西开放涌新潮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乌鲁木齐便以“咽喉之地”发挥连接天山南北及东西方互动交流的纽带作用。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见证丝绸之路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西方贸易繁荣、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盛景。

如今,千年丝路,再续辉煌。

奔腾的班列、飞驰的汽车与翱翔的飞机,共同奏响乌鲁木齐“亚欧黄金通道交响曲”。

晨光微露,启用不久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张开怀抱,欢迎八方来客。其造型如“山”字,与远处天山轮廓遥相呼应,屋顶线条灵动,让人联想到绵延起伏的丝绸之路。这座相当于25个足球场大小的建筑,每年可吞吐4800万人次旅客与55万吨货邮,大幅拉近乌鲁木齐与世界的距离。

与此同时,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列列中欧班列只争朝夕、满载“中国制造”从全国各地驶来。有的稍稍驻足,便径直向西出境而去;有的稍作停留,满载的集装箱被卸下后,转运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搭乘航班“飞”出国境。

“乌鲁木齐正快速融入全球物流网络洪流。”新疆天翼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时俊深有感触,“这里已有31条通达欧亚的货运航线,正加快形成‘立足新疆、贯通全国、辐射欧亚’的物流体系。”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时指出:“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国际“朋友圈”愈发活跃,乌鲁木齐,如今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持下,不断将丝路精神发扬光大,人文交流焕发更大活力。

走在乌鲁木齐大街小巷,不止抓饭、烤肉、大盘鸡等新疆菜独领风骚,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等全国各地美食处处飘香,更有哈萨克斯坦的面粉、俄罗斯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等外国食物被端上餐桌,尽显美食大都会的国际范儿。

作为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展现的高水平开放与包容性发展,持续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到此研学、旅游,推动文明互学互鉴。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欧斯曼扎诺娃·玛丽卡姆从小喜欢看中国电影,并喜爱上了中国文化。2017年,她来到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老师,做两国之间的文化使者”。

来自韩国的美发师安钟旭在乌鲁木齐工作生活了20多年,不仅收获了稳定事业,还组建了跨国家庭。“这里很包容,我虽不是新疆人,但心属于新疆。”他说。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乌鲁木齐立足亚欧大陆枢纽节点,依托通达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关文章

  • 三亚市海棠区以数字地名为牵引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正愁找不到芒果园呢,一扫路牌,果园定位、购买链接全有了!”7月26日,在三亚市海棠区升昌村,游客王先生体验了“会说话”的数字路牌后惊喜地说。据了解,自“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海棠区将数字地名深度融入公共服务、乡村旅游和产业振兴,走出一条“科技赋能地名、文化助力振兴”的新路。三亚升昌村的“芒海路”

    2025-06-16 16:08:00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新疆行活动丨从盐碱地到小康村 网络名人实地感受新疆乡村变化

    7月25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新疆行活动走进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感受这里繁荣富裕、生机勃勃的场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下,达西村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蹚出一条致富路,过上了“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民族团结进步村。全国正能量网络名人“艾丽的无

    2025-06-16 16:08:00
  • 波哥开播|七年之“养” 凤池花开

    一个亿元村在人文领域的七年之“养”,在南海大地上绽放出怎样的人文之花?闲话少说,波哥开播!7月25日,为期一个月的凤池第七届和美文化艺术节圆满闭幕。波哥发现,这个“小村”办的“大节”一点都不简单。七年的时间里,这里不仅“养”出一场热闹的文化盛宴,更成为“人文南海”建设的基层范式。凤池社区第七届和美文

    2025-06-16 16:08:00
  • 文物里的烽火岁月丨翻阅抗战中的红色刊物 打开全民族抗战记忆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报刊以其传播及时性、内容丰富性及信息连续完整性,在传播党的思想、宣传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红色刊物,在宣传党的政策、介绍国际国内形势、鼓舞军民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军

    2025-06-16 16:08:00
  • 第一堂“红色必修课”!47名飞行学员的寻根铸魂之旅

    7月23日,信阳市47名新录取飞行学员怀揣炽热的蓝天梦想,先后走进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信阳市博物馆,开启翱翔蓝天前的第一堂“红色必修课”。“今年信阳市录取飞行学员数量创历年新高,也是第12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在‘雄鹰’们即将展翅蓝天前,我们组织这次活动,意义尤为特殊。”信阳市教育考试中心相关负责同

    2025-06-16 16:08:00
  • 六院骨科书写边疆医学“零的突破”

    去年10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选派的骨干,成伟男肩负重托,踏上喀什热土,担任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骨科关节病区主任。短短半年,他以精湛医术填补多项区域空白,更以“授人以渔”的赤诚,为当地锻造了一支生力军。技术破冰填补边疆医学空白初抵喀什,干燥气候带来的失眠、鼻血未能阻挡成伟男前进的脚

    2025-06-16 16:08:00
  •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云锦编织时代新韵

    南京云锦因其材质“金纱翠羽”、色泽“灿若云霞”而得名。一起来领略这项历经1600多年传承的古老技艺的文化魅力。眼下,由南京云锦研究所耗时两年摹制的宋代罗衫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传统丝织工艺中的宋代风雅揭开了沉睡700多年的时尚密码。云锦曾是宫廷皇家的御用贡品,在清代生产达到高峰,史书记载“秦淮河一带机

    2025-06-16 16:08:00
  • 五华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质扩面

    近年来,五华区围绕思想引领、价值培育、文明实践、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核心工作,高标准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质扩面。五华区持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动理论入心,先后创作《彩云飞虹》《底气》《昆明舰上的昆明》等一批文艺作品传递文化力量;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文明实践・守护生命”、全民阅读“书香满五华”、

    2025-06-16 16:08:00
  • 开幕在即!7月18日cippe新疆石油展即将启幕:打造亚欧能源技术装备贸易新枢纽,助推西北油气产业腾飞

    2025新疆国际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简称cippe新疆石油展)将于7月18-20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将以“服务企业,助推产业”为宗旨,持续深耕新疆油气市场,充分导入cippe石油石化系列展会二十余年深厚行业资源,搭建贯通中亚至欧洲的一站式沟通平台,推动油气产业向上游发展、在中游精选、

    2025-06-16 16:08:00
  • 在临沂网评 | 从刀郎演唱会,看临沂发展新契机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当刀郎的歌声

    2025-06-16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