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5-07-22 11:24:00 围观 :0次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奋斗目标、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多方面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行阐释,深化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

1.美好生活蕴含人类追求和时代要求

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余年奋斗,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释放生产力潜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跃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任何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都必须回应的哲学命题。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机体生活”等,都蕴含着人们对理想生活形态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古人在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中描绘出“大同世界”和“世外桃源”两幅图景,两者在哲学根基和实现路径上存在显著分野,但在理想诉求层面实现了合流,都体现出对公平、民本、和谐等美好价值的追求。受此影响,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救国方案中,大多描绘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美好愿景。马克思主义则将美好生活的实现建立在“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基础上,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形态,架起了通向“此岸世界”的桥梁,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历史生成,并不是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力气的演进,而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需要先进力量引领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奠定根本前提;团结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制度根基和物质基础;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美好生活;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满足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是生产力跃升的实践指向。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动因,而人类需要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其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跃升引起的需求结构变化。伴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集中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是一个开放性概念,没有静止的“最美好”,只有日益增长的“更美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外延也必然会持续产生相应历史变化。

2.美好生活的核心要义与发展向度

美好生活是涵盖多维要素的综合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第一,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精神”的多维展开。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的需要层次,即既有作为自然存在物的物质需要,也有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精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美好生活以“物质—精神”为基本要素结构,不断向多样化和品质化演进。第二,美好生活需要是“个人—社会”的协同共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基于人的“个体”特征,美好生活的实现以社会存在为前提,个人美好生活与社会美好生活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人的“类”特征,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因而美好生活的内涵指向社会性和共同性。美好生活在社会层面的丰富内涵,具体体现为丰裕的物质条件、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三,美好生活需要是“客观—主观”的双重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把人的客观创造和主观感受有机统一起来。美好生活的实现,既要从客观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从主观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美好生活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中央在“美好生活”的基础上,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时代新征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全面回应。生活品质是美好生活在较高层次上的集成和展开,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关键跃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物质型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型需要和更高层面的发展型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需求;又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长远目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既在今昔对比中追求比以往更好的生活,又在中外对比中追求比“他者”更优越的生活。纵横向的双重比较形成了生活品质不断演进的动力机制,但这一演进要符合正确价值取向,既要超越传统社会中只有少数人实现美好生活的历史形态,又不能滑向资本主义社会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泥潭。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高度统一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一,这是一个立足基本国情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我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哪一项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第二,这是一个有先后、有差别的历史过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国各地区以及每个人的基础、条件和禀赋都不一样,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同步同等实现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是一个由局部到全局的螺旋式运动过程。第三,这是一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同时,美好生活的演进和跃升,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原则。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就是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牵引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民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坚持人民共建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通过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推动产业体系创新升级,全面塑强适配人民需求的社会品质化供给总体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价值、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是更可持续增效的先进生产力,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追求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彰显社会价值的先进生产力,通过新技术、新要素、新业态、新模式的创造拓展推动社会关系的改善重塑,总体增强社会的互动性与平衡性,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重要保障。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本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是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是瞄准“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充分”,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利于缓解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和人口向农村地区合理转移,推动城乡空间布局整体优化,促进城乡的功能互补与协同共进,实现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蒋永穆,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

  • 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杨胜8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全链条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在研创新药数目达到全球30%左右。“十四五”以来,共批准387

    2025-07-22 11:24:00
  • 国内多数AI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超60%

    据新华社消息,中文数据在国内AI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多数AI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经超过60%,有的模型达到80%。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快速提升。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我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

    2025-07-22 11:24:00
  • 习语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

    8月20日,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西藏各族人民,关心雪域高原发展。重温总书记的牵挂和嘱托,祝福西藏明天更美好!

    2025-07-22 11:24:00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表示,“十四五”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十四五”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在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等方面着力

    2025-07-22 11:24:00
  •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公布:福清居第14位 闽侯居第51位

    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现场发布《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并公布2025赛迪百强县名单。福州共有两个县市上榜,福清市排在第14位,闽侯县排在第51位。《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

    2025-07-22 11:24:00
  • ​福州市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

    福州市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开工184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1275亿元郭宁宁讲话 吴贤德主持福州新闻网7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张旭/文 张人峰/摄)7月23日,我市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郭宁宁宣布开工并讲话。市长吴贤德主持。本次重大项目开工活动

    2025-07-22 11:24:00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治理效能更凸显、护航发展更精准、民生举措含金量更高——“十四五”公安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亓延军介绍以

    2025-07-22 11:24:00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平等参与、多维保障、向新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主席程凯,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

    2025-07-22 11:24:00
  •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奋斗目标、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

    2025-07-22 11:24:00
  • 全面启动!事关仁怀市白酒市场

    7月5日,仁怀市召开坚守品质诚信经营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部署会议,坚决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坚决打赢酱香白酒品质保卫战、诚信捍卫战和市场秩序治理攻坚战,奋力谱写仁怀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此次会议,仁

    2025-07-22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