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起猛了,机器人也跑马拉松了

2025-04-19 09:26:00 围观 :0次

今天(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鸣枪开跑。

天工、夸父、轩辕、逐日、神农……本次人形机器人半马共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

“玩真的?”“能跑下来吗?”“认路吗?”“会不会摔了?”网友们纷纷发出疑问。

这场“机器人总动员”,背后有何深意?

人机同框的马拉松

本次赛事共吸引3万余名跑者报名,有9000余名跑者以及近20家机器人企业参赛队同场竞技。

比赛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的形式。为保障安全,本次赛事在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有物理阻隔

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比赛,机器人间距应控制在1米以上,且不得妨碍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正常行进。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设裁判长、主裁判、随行裁判。比赛过程中由裁判长为每个参赛队伍指派一名随行裁判,佩戴具备录音、录像功能的记录仪,全程跟随参赛队伍。

赛队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机器人通过起点线时开始计时,通过终点线时停表,机器人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

比赛的地形对机器人来说并不简单,既包括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又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最大坡度≤9°。

对机器人而言,每一处起伏都是对其稳定性和动力系统的考验。

线路中,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角度≥90°,这要求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路径规划和灵活的转向能力。终点前还设置了1.5公里的直道,在经过漫长赛程后,这段直道成为机器人全力冲刺的舞台。

赛制方面,人形机器人“跑马”类似于赛车比赛,机器人以队伍为单位参赛,配有同步奔跑的人类领航员、操作手、工程师。机器人换电的过程类似赛车比赛“换轮胎”,出发模式也将采用“排位赛”的形式分别计时。

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图什么

“人机共跑”对于主办方、参赛队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首次。比赛期间,难免会出现“钢铁侠”可能摔倒的小插曲。

那么,花大力气组织机器人们跟人类一起跑马拉松,有什么意义呢?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认为:“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

完成长达21公里多的半程马拉松,人类运动员比拼的是体能和耐力。而电机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角逐的是技术的先进性与稳定性

▎“大块头”为减轻负重,需考虑更换质地更为轻便的材料;

▎“小短腿”为保证供能,必须带着续航更强悍的动力电池;

▎各种体型的机器人,都得适应地形、天气并顺利完成爬坡拐弯、跨越轨道、最后冲线等动作……

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师生团队设计的人形机器人,“出生”不足白天也来参赛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的人形机器人既能干绣花、按摩这样的精细活,还能蹦跳跑、搬重物,甚至完成后空翻、回旋踢等复杂动作。但长距离动态平衡仍属于硬骨头,这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续航等核心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正如“天工队”技术负责人所言,“如果通过这次比赛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等问题得到解决,对以后人形机器人进行长距离巡检或特种场景作业,最终走进家庭服务人类都是非常关键的节点。”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跑马”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同时进一步倒逼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高扭矩电机、柔性关节、耐磨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升级;一方面也因为奔跑涉及全身协同运动控制,促进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更高精度耦合、厂商与AI算法公司的深度合作。

这将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应用空间,推动产品进一步投身灾害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等社会和生产场景,甚至走进家庭参与养老陪护等,成为人类生活助手。随着能力逐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直接“反哺”体育事业发展。

机器人“跑马”

面临不小挑战

如果用AI技术生成一个“人机共跑”画面,机器人仿佛快赶上人类的速度。

但实际上,机器人的奔跑速度与人类还有较大差距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仍面临不小挑战。

熊友军介绍,真实路况和实验场景有很大差别。其中:

● 为了完赛,机器人首先要有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

● 其次,机器人要能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考验其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能力;

● 还有,“跑马”充分考验机器人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转弯、上坡、下坡等复杂路况,都对机器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由于产业发展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攻关,户外复杂的自然条件也将对机器人运行产生扰动。从现阶段看,机器人可以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所以,此次赛事更像一次产业对话和机器人“大练兵”

4月14日在第五届消博会上拍摄的做出抱拳手势的机器人

而从人的角度看,通过与机器共跑和现场观赛,将更多收获感官上的体验和知识层面的拓展。这些收获并不空洞抽象,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巩固科技为惠及人类而生的初衷和底层逻辑,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跑。这是比赛的最大看点。”李全说,无论结果如何,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终点,除了速度、名次,它所留下的足迹比奖牌更加珍贵。21公里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索不会停歇。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相关文章

  • 连续光变技术来了!小米16U曝重磅信息,手机影像又要革命?

    随着7月的即将结束,今年的超大杯机型之战也将告一段落,在四款国产超大杯机型上,我们看到了各家为了提升影像表现做了不少努力。正当这些技术还未完全捂热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明年初发布的小米16 Ultra即将搭载连续光变技术,让手机长焦的表现再上一层楼。(图片来源:@数码闲聊站)但说实话,连续光变技术并非第

    2025-04-19 09:26:00
  • “假如我的诊断和AI不一样,病人听谁的?”仁济院长夏强灵魂提醒别低估AI

    当顶尖医生面对AI,有时会碰撞出特别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昨天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不久前,他在门诊给一位病人看病,在完成所有检查、给出诊断建议后,病人说:“夏医生,您的诊断和我从AI那里查到的一模一样。”一时间,夏强不知该如何回应:“我想了

    2025-04-19 09:26:00
  • 太锅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等合力攻关取得新突破 开辟极低热值煤矸石和煤气化低活性飞灰固废利用新路径

      山西日报(记者李志江)7月18日,太原中北高新区内,一场聚焦煤炭工业煤矸石及煤气化飞灰固废处理新技术的鉴定会在此举行。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煤炭、环境、电力行业知名专家会聚一堂,对太原锅炉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山东诺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杰创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山西

    2025-04-19 09:26:00
  • 中国首夺人形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京东自营外卖店开业;美国“星际之门”难启动

    【观网财经丨智能早报 7月22日】 中国战队首次夺得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人形组冠军北京时间7月20日22时 45 分,2025年 RoboCup 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人形组比赛圆满落幕。在备受瞩目的成人组决赛中,中国战队清华火神队和其使用的国产加速进化 T1 机器人创造历史,以 5:2 战胜中国农业大学山海

    2025-04-19 09:26:00
  • 中国队在世界杯夺冠了!是机器人队

    被称为“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RoboCup正在巴西萨尔瓦多举办。本届比赛采用“AI赛”,即机器人根据事先写好的AI策略,在场上自主决策、灵活应赛。2025RoboCup小组赛现场画面。图自加速进化记者了解到,在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别比赛中,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会师决赛,提前锁定冠亚军,打破

    2025-04-19 09:26:00
  • 世界青年技能日 数字化口腔国际集训基地在津落成

      7月15日——在联合国命名的“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天津市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暨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项目国际交流赛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拉开帷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世赛官员、专家及青年选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口腔修复工艺领域国际协作平台的诞生与前沿技能的精彩展示。 

    2025-04-19 09:26:00
  • 大连连续七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讯 记者张宇报道 7月14日,“文明大连,有你真好”城市文明“十大品牌”发布仪式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 自2005年起至今,大连已连续七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文明创建已呈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12005栋老旧住宅焕新颜,333天清澈蔚蓝映初心,101万志愿者的红马甲、年均20

    2025-04-19 09:26:00
  • 惊喜满满!长春南湖实验中海小学夏日研学营,一场奇遇之旅!

    长春南湖实验中海小学校内研学营·海娃仲夏梦三天两夜:一场别样的探索之旅,装下了整个夏天的奇遇!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三天两夜海娃是这个盛夏夜里最闪亮的光这个夏季孩子们在探索中汲取新知在协作中领悟担当在挑战中超越自我......我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闪闪发光并且值得铭记一生的珍贵瞬间三天两夜 不长不短却足以

    2025-04-19 09:26:00
  • 新华全媒+|河北:智能“凉”方呵护高温下的劳动者

    夏日雨后,在河北省衡水市河阳路的一处污水检查井旁,衡水市城管局排水中心的施工员刘龙海正操控机器人进行管道探查。机器人很快便将管道内360度全景影像传回。“管道检测机器人的使用,让我们告别冒着高温、顶着恶臭钻管道探查的历史。”刘龙海说。衡水市城管局排水中心防汛办主任孙建涛说,近年来,排水中心逐步搭建“

    2025-04-19 09:26:00
  • 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个经过手术视频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协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一例耗时的胆囊切除手术。这是该机器人首次在患者模型上进行操作,其表现十分沉稳,甚至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常见的突发状况下,也展现出了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的专业能力。9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报道了这

    2025-04-19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