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短视频“自诊”心理疾病,小心误判又“掉坑”

2025-04-22 11:05:00 围观 :0次

工人日报

“刷了几则短视频以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有焦虑症了。”26岁的北京上班族小江告诉记者,自己近期偶然刷到一条名为“焦虑症的八大表现”的短视频,视频中列举了“心跳加速”“入睡困难”等8种症状,并称“中5种以上需警惕焦虑症”。

“8种迹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种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心理疾病“自诊”内容,涉及ADHD、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心理问题,这类视频以“自测”形式吸引用户参与,宣称能帮助用户判断心理状态。

这类视频是“真科普”还是“新生意”?专家指出,此类视频的火热体现出大众对心理学领域的关注,但部分不专业的“自诊”视频可能暗含过度诊断、诱导消费的风险。对此,专家建议,心理疾病需专业医学诊断,切勿轻信网络“自诊”。

刷短视频“确诊”焦虑症?

“我当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有点好奇才点进去的。”小江说,自己一开始觉得视频说得有点夸张,但是看多了就开始自我怀疑。后来甚至有段时间不敢接新项目,因为视频说“焦虑症患者应避免高压环境”。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以“焦虑症”为关键词搜索,在某条名为“焦虑症的几个阶段”的高浏览量视频下,不少网友留言“除了幻听幻视,其他全中”“刷视频发现自己‘确诊’焦虑症”……

“焦虑是现代社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家工作忙、压力大,难免会有焦虑情绪。但焦虑症的诊断相对复杂,需通过多维度评估才能做出。”华北电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史海松告诉记者,这类短视频忽略了诊断的复杂性,仅通过片段化信息引导观众“对号入座”,容易造成误判。

近年来,心理咨询与诊断市场体量巨大并在不断扩张。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心理咨询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27.83%,而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又占据了其中较大份额。

“与线下心理咨询的高时间金钱成本相比,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诊’,用户觉得更方便、更温和,个人的心理压力也会更小一些。”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唐信峰认为,“但线上的心理咨询或‘自诊’往往鱼龙混杂,专家的资质参差不齐,其专业程度远不如线下咨询。”

498元网课即可“治愈”?

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联系了发布过拥有上万条评论的“焦虑症自测”视频博主。对方以“心理导师”自居,询问了年龄、性格、睡眠质量等基本情况后,诊断记者为“预期焦虑反应”,并提出学习他的“生理+心理双协同课程”能够帮助康复。

该博主提供的课程列表显示,课程共包括“恢复底层原理”“生理层面调节”“心理层面调节”“情绪管理办法”和“交感放松训练”5大板块,售价为498元,学完后可“自主调节情绪”。

“通过患者的描述得出‘预期焦虑反应’这样的判断,只是最基础的操作,看不出咨询师的专业程度。”唐信峰认为,这些课程从目录上看更像是一种知识科普,不具备改善个体焦虑的针对性。

“我们提了一个心理健康促进的‘深度模型’,认为单纯学习课程知识能够增加对具体问题的‘心理健康素养’,但不辅以专业的训练指导和个性化的咨询,不一定能带来症状的改善。”唐信峰说。

对此,记者咨询的有关法律人士认为:“课程宣传中‘学完后可自主调节情绪’的表述,属于对心理干预效果作保证性承诺。即使主张课程属于知识产品,其‘康复’表述仍可能被认定为按时治疗效果,可能构成广告法规定的‘虚假广告’情形。”

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心理自诊短视频受到欢迎,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社会发展、人们认识提升的表现。”史海松认为。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到,要促进心理健康,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史海松认为:“当前存在心理健康需求增长与线下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专业的医疗机构也应当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扩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疾病诊疗的专业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缺少权威的资格认证体系,也没有建立清晰的准入制度,导致从业者专业资质高低不一、行业生态无序化。”唐信峰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主委张金英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认证体系,明确准入类职业资格,要求从业者具备心理学或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完成临床实践、督导训练等规范化培训。

此外,唐信峰认为,短视频平台心理学内容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专业的宣传科普不到位。他建议:“精神科医生、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应当加大科普力度,主动占领‘阵地’。对个人而言,在看到此类视频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去核实发布者的学历和资质。”(记者 秦亦姝)

原稿点击:短视频“自诊”心理疾病,小心误判又“掉坑”-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渝论】两江评 | “网红”干部不能只要流量

    近年来,基层干部通过直播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逐渐兴起,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他们通过直播带货、变装视频、给家乡代言等形式“出镜”,步入大众视野,迅速“出圈”成为“网红”。如四川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党委书记、镇长齐上阵,在油菜花田里“魔性尬舞”,上传到社交媒体之后火爆出圈,带

    2025-04-22 11:05:00
  • 6万平展区+“龙头带生态”的展览模式!2025数博会招展进行时

    记者近日从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筹委会获悉,2025数博会拟于8月下旬在贵阳举办,目前招展工作已全面启动。本届数博会专业展览规划6万平方米展区,设置数据要素、数字金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特色展区,打造“龙头带生态”的展览模式,推动头部企业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在展期开

    2025-04-22 11:05:00
  • 跳水运动员唐怡萱地铁里一把夺过偷拍者手机,“删了!”

    4月22日,跳水运动员唐怡萱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vlog,记录了她和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训练日常。在视频的最后,她记录了自己的朋友在地铁上被一名男生偷拍,经“对峙”后对方删除照片的经过。视频显示,唐怡萱一行三名女孩在北京地铁7号线双井站上了车,坐了几站后,朋友发消息提醒唐怡萱“你旁边那个人在拍照吗

    2025-04-22 11:05:00
  • 新闻1+1丨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新专业,有哪些新动向?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本科新专业。人工智能教育、舞蹈治疗、低空技术与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等被列入其中。今年的学科调整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新增学科又要用什么来支撑持续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研究所所长马晓强作出了分

    2025-04-22 11:05:00
  • 短视频“自诊”心理疾病,小心误判又“掉坑”

    工人日报“刷了几则短视频以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有焦虑症了。”26岁的北京上班族小江告诉记者,自己近期偶然刷到一条名为“焦虑症的八大表现”的短视频,视频中列举了“心跳加速”“入睡困难”等8种症状,并称“中5种以上需警惕焦虑症”。“8种迹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种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

    2025-04-22 11:05:00
  • 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专业市场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在广州越秀揭牌

    近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广州市越秀区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出海”专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专业市场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正式签约揭牌,标志着广州在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法治化国际化服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广州中心城区和商贸强区,越秀区拥有144个专业市场和3万

    2025-04-22 11:05:00
  • 几件成本很低,但能很快让心情变好的小事

    当下,别忘了世界和我都在爱着你。看树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亲近是一种本能。仅仅是待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和满足。或许,很少有人能做到每天在森林里亲近自然,但你可以选择到楼下看看树。当我们看树时,能暂时让自己从压力中逃离出来,跟随树木的摇摆放松心情,变得宁静、愉悦。看着一年四季树木的变化

    2025-04-22 11:05:00
  • 中山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我校2025年继续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

    2025-04-22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