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位老板娘,20年坚持做好一张“鲜”蛋饼!
清晨6点,武晓琴的蛋饼摊已飘出第一缕香气。直到中午11点半,排队的长龙依然蜿蜒——这是苏州“彩香蛋饼”二十年如一日的常态。老板娘武晓琴边麻利地摊着面糊边笑道:“我也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生意秘诀,就是好好做每一块蛋饼。”她的“好好做”,包含每天安排上最新鲜的食材小料。竹蜻蜓划过面糊,二十年来她对“新鲜”的坚持里藏着比任何营销理论都实在的生意经。

“彩香蛋饼”营业期间总是排着长队。 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下午一两点收摊后,武晓琴就要迎来“第二班岗”。没有科技与狠活,她每天亲手熬制自己精心研制的酱料,挑选当季蔬菜,准备榨菜、葱花等各种小料,“累是累,但做吃的,在食材上绝对偷不得懒。”武晓琴说,有上班族早上经常专门绕路来买,有搬走十年的客人仍惦记这口味道,更有老街坊吃着她的蛋饼把孩子送进了大学。

武晓琴认真制作蛋饼中。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和丈夫两个人,蛋饼一做就是二十年,这一路武晓琴走得不易,但也终于过上了安安稳稳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她作为一名下岗女工,从批发市场卖炒货到经营饭店屡屡受挫,这个与命运多次交手的中年女人,把新的希望揉进了一勺面糊里。“我还记得第一次出摊,是在大年初四,街上摆摊的不多。那时候就想着,自己做的蛋饼就算没人买,留着家里吃也不浪费。”武晓琴说,未曾想,秘制的酱汁和新鲜的小料,让她的蛋饼颇受欢迎,回头客越来越多。
武晓琴的竹蜻蜓转动了二十年,当问及未来打算,武晓琴的答案和她的蛋饼一样实在:“只要我还做得动,大家也爱吃,我就继续摊下去。”没有网红营销,不懂流量密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新鲜”。在这个追逐捷径的时代,总有人用“笨功夫”跑赢时代。(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