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读城|百岁老书翁守着百年旧书店:爱书的人多,书香不会散!

2025-05-02 21:07:00 围观 :0次

每天上午9点,一架轮椅会准时碾过苏州钮家巷的青石板路,咿咿呀呀。

江澄波坐在轮椅上,儿子推着他,穿过小巷,在“文学山房旧书店”门口停下。女儿早一步到了,但似乎习惯了等着父亲“就位”,才开锁拉动卷帘门。文学山房的门锁,似乎锈得都比别处慢。

距离江澄波的祖父1899年初创“文学山房”,已经过去了126年。而江澄波老人,今年已经一百岁了。

本期“读城·寻访最美旧书店”系列报道,现代快报记者探访“文学山房”,致敬百岁守店人。

不足20平方米的书店内,墨香氤氲。玻璃门边的那张木椅是老人的“工位”。全年除了大年初一、初二两天,江澄波每天坚持到书店“上班”。100岁了,仍然如常。“有的人说我是100年来书店的活化石。”说完,他呵呵呵地笑了。

“五一”又至,在热闹的苏州城里,游人如织。有一些年轻人是冲着“文学山房”来的。他们想到旧书店里见见这位百岁的老爷爷,浸一浸书香。

比如寻访那天,在老人要回去吃中饭之前,店里来了两个拍短视频的姑娘。她们的补光灯打到书架上的《落金扇》《芙蓉洞》,问: “爷爷,哪本书是您店里的镇店之宝呀?”

老人家很喜欢和这些爱书的年轻人交流,他说,最近这些年,来书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还说,爱书的人多,书香不会散。

“我守的是书呀!”

“文学山房旧书店”每天上午9点开张,下午4点半关门,刨去中午一小时回家吃饭的时间,江澄波一整天都在店里。

“您为什么天天要来店里呀?”记者问。

“我守的是书呀。”江澄波答。他说,坐在书店里,他就安心,一天不摸旧书,他心里就不踏实。

为了配合老人每天“上班”,三个子女做了明确分工。大女儿和小儿子两个人在书店轮值,一人一天陪着父亲,帮着父亲打理书店。二儿子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还有上下班的接送,有空也会到店里帮帮忙。

其实他们自己也都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他守着书嘛,我们就守着他。陪着他‘上班’”。大女儿说。

百岁老人守店,书架上的古书都更添了古韵与神采。线装书脊微微发亮,纸页间浮着墨香,夹在其中的白色标签泛着时光的黄晕,上面是毛笔标记的名录——《三国》《水浒》《山海经》《论语》《王阳明先生全集》《义门读书记》《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宋六十名家词》……

“读书是最高尚的呀!”江澄波对书的感情,源于祖父。

1899年(光绪25年),江澄波的祖父初创“文学山房”, 江澄波从小耳濡目染,从16岁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古书从业者。

时移世易,“文学山房”也经历了经营模式与店址的变迁。当2006年,江澄波在苏州钮家巷重新开起“文学山房”时,他知道,自己并不只是如今文学山房的主人,也是文学山房的第三代传人,更是古书的守护和传承人。

“抢救古书是我们书店的宗旨”

在苏州这座书卷气浓烈的江南城市,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人到“文学山房”,因书相聚。

江澄波把书店比作城市的眉毛,“你说起什么大的作用,不一定。但是要是没有书店,就是好像人的脸蛋没有眉毛了,不好看了。”

今年43岁的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军,是文学山房的“老顾客”。2005年,正在苏州读研的他,为了寻找苏州地区文史资料,第一次踏进了文学山房的店门,并自此认识了江澄波老先生。此后20年,每个月都会去几次。他要买的旧书,多是地方文史委或者方志办的内部刊物,在文学山房总能找到。他赞叹老先生的敬业和专业,特别是对苏州地方上的掌故非常熟悉,尤其感佩老人为世人留下多本著作,如今他也会时不时推荐师弟师妹来文学山房觅书或者请教老先生,他一直将老先生视为读书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些读者爱听书店的故事,老先生也爱讲故事。

有年轻人好奇询问哪本书是店里的镇店之宝时,老人让女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明代阮大铖的《燕子笺》。古籍的每一处都装补修复得仔细,逐页翻过,青年人惊叹不已。

老人说,自己这一生最骄傲的,是经手10部宋版书。他曾在一篇自序中写道:“通过我的抢救、奔走,很多藏于民间的古书被发掘出来并被送到了合适的人或者机构手中,有的甚至成为了镇馆之宝,回想起来,我心里是十分高兴和自豪的。”

百岁书翁与千年古书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江澄波经手的《东莱吕太史文集》《西汉会要》《东汉会要》等10部宋版书,各有传奇。故事中的江澄波在旧书店、古玩店、杂货店,甚至是回收废品的垃圾场里都寻到过珍本,守护了中国传统文化,“抢救古书是我们书店的宗旨。”

江澄波说,他这一生见过太多书籍的命运沉浮,总想着能给古书最好的归宿。“书和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命运的。今天流通的书籍只要是好书,就能得到大家的重视、爱惜,这就是运好,命好。我活过这么多个时代,深感现在的生活最平安幸福。”

“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夕食打烊,江澄波的三个子女会像上午开门时那般,一起聚到书店来。忙一忙收工前的活计,确认一下案上是否压着明天要寄出去的快递单。然后打开折叠的轮椅,准备接老人下班回家。

每日,江澄波的轮椅在青石板路上压出的痕,是书香的年轮。江家四代人,守的是千年文脉的根。

“书是我营生所靠,也是我终身所好。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载书、送书的书船,我离不开书,就像船离不开水。”祖父、父亲的“书船”摆渡了他,而他这条书船,还将行驶下去。

采访最后,记者问江澄波老人:“您想过自己要做到什么时候吗?”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王凡 高达/文

牛华新/摄影 李广东/摄像 王子轩 赵堃雅/后期

相关文章

  • 读城|百岁老书翁守着百年旧书店:爱书的人多,书香不会散!

    每天上午9点,一架轮椅会准时碾过苏州钮家巷的青石板路,咿咿呀呀。江澄波坐在轮椅上,儿子推着他,穿过小巷,在“文学山房旧书店”门口停下。女儿早一步到了,但似乎习惯了等着父亲“就位”,才开锁拉动卷帘门。文学山房的门锁,似乎锈得都比别处慢。距离江澄波的祖父1899年初创“文学山房”,已经过去了126年。而

    2025-05-02 21:07:00
  • 文学数据管理领域首个团体标准发布

    本报讯(记者商小舟)4月28日,《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在京发布。该团体标准是在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起草发布的,旨在解决全国各地文学数据采集的“数据孤岛”问题。标准发布有助于促进经典文学文本的有效传播、文学文献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文学场馆跨区

    2025-05-02 21:07:00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五一”推出城市漫游计划 打造一站式文旅新体验

    “五一”假期将至,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将于5月1日至5日推出“伊起探索,乳此有趣——城市漫游计划·趣探索”系列活动。通过11座城市文化展馆、未来科技体验、童话互动演出等多元内容,为市民、游客打造“足不出呼”的一站式文旅体验。本次活动首次将成都、苏州等11座城市的特色文化浓缩于主题馆中,游客可一站式感受

    2025-05-02 21:07:00
  • 全球极危物种濒临灭绝!全国只剩一只

    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内,一只像乌龟又像鳖的动物缓缓冒头,然后又悠然自得地开始“划水”,这一幕,被游客拍了下来。他们上网查看才知道,这只动物“来头”可不小,而且它的年龄,可能比大多数人都要年长。游客小李拍到的斑鳖“苏苏”(受访者提供)近日,话题“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引起热议,话题所描述

    2025-05-02 21:07:00
  • 早安·姑苏 | 舌尖上的“时令交响曲”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近日,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发布,苏州共有29家餐厅上榜。千年古城姑苏区更以"一星闪耀,群芳竞艳"之势,登榜1家米其林一星餐厅、2家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及6家必比登推介餐厅,展现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味觉盛宴。“早安・姑苏” 系列《姑苏 · 米其林》将带您揭开米其林的神秘面纱,开启美味探

    2025-05-02 21:07:00
  • 大刘的书展成了科幻课堂

    三晋文华系列展·刘慈欣科幻文学展。郭苑甫 摄来到“太空舱”里,感受宇宙文明的多样性,穿越虚拟现实,探寻未知奇幻世界……4月23日,在山西省科技馆举办的刘慈欣科幻文学展,凭借最硬核的想象力,吸引了亲子组合、大学生等群体前来,这里也成为读者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幻课堂。作为中国科幻文学领军人物,刘慈欣以奇瑰宏

    2025-05-02 21:07:00
  • 书韵沁春光

    春日芳菲好,读书正当时。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在西安,书香弥漫在古城的各个角落,阅读成为最美的风景。文/图 本报记者 阮班慧4月19日,市民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内阅读。4月16日,市民在西安网红书店——知旧书店“淘宝”。4月1

    2025-05-02 21:07:00
  • 第八届长治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郑艳:用双肩撑起温暖大家庭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19年如一日,用她的大爱,和丈夫一起撑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就是第八届长治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郑艳。  每当提起郑艳,襄垣县侯堡镇段河村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可是个好人,从伺候生病的公公婆婆,到照顾受伤的丈夫,再到帮助两个弟弟成家立业,要不是她操持家务,老段家哪有现在的模样

    2025-05-02 21:07:00
  • 汪汪队,出动!警犬亮相泼水节,也得挨两盆

    最近,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上,现场巡逻的警犬火了,大家热情有多高?路过的警犬都得挨两盆!作为上岸“公务汪”,警犬不仅有萌萌哒的外表,更有搜毒、搜爆、追踪等硬核实力,让人忍不住想rua一rua!本期,警报君带您认识一下网络爆火的警犬汪汪队,真是又萌又飒,很难不爱啊!全国——云南:泼水节上,警犬都得挨两盆

    2025-05-02 2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