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中国神话具有鲜明的连续性

2025-04-30 06:26:00 围观 :0次

作者: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中国神话受到广泛关注,在文旅、影视等多方面不断焕发新活力,其在当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诞生和文化起源的文学叙事。上古时代的神话不仅被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还被认为具有定型社会的规范性力量,神话人物被奉为神明,神话叙事也经常被当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早期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民族的神话失传了,即便丰富多彩如古埃及、古希腊的神话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神话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每个朝代、每个历史时期都在重述神话,通过阐释神话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近年来,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的嫦娥号、祝融号、夸父号、羲和号等航天器,展现了古老神话与最新科技成就紧密拥抱的奇妙景象。图为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着巡合影”。新华社发

中国神话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它是中华文明稳定传承的重要基石。梳理古代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中的上帝,《山海经》中的女娲、西王母,《周易》中的神农、伏羲,《诗经》中的后稷,在当今时代仍然为人们所熟知,不少民间祠庙和道教宫观还在奉祀他们。神话始祖仍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

中国神话的连续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一,中国神话在古代典籍中得到了很好的记载。中国古代有“盛世修典”的传统,在国家强盛时期,政府组织或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典籍编纂活动,让中华文明成果得到延续。特别是诸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还有《道藏》《四库全书》等丛书,都保存下来大量的神话材料。如唐初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分四十六部,其中的天、岁时、地、帝王后妃等部保存神话比较多。该书“天部”引徐整《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直到清代《渊鉴类函》的“天部”仍在引述徐整这段文字。众多类书、丛书的辗转引述,让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久传不衰。

第二,早期国家(如商朝、周朝)出于“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而祭祀始祖,并以炎帝、黄帝等为共同祖先,这是神话得到持续讲述的制度保障。《山海经》中就多次提及黄帝及其后妃、子孙,炎帝及其女儿。《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人成了亲兄弟。《国语·鲁语上》又云,有虞氏、夏后氏都以黄帝为始祖,以颛顼帝为高祖,郊祭尧帝,而祖祭舜帝或大禹。这些执掌天下的“大宗”奉炎帝、黄帝为始祖,其他“小宗”(诸侯国)也纷纷接受,华夏共同的始祖认同逐渐形成。到西汉,汉武帝亲临桥山祭拜黄帝。唐代以后,各朝代都到陕北祭黄帝,到湖南祭炎帝,连元朝、清朝也不例外。影响所及,各姓氏修纂族谱时也都追溯到炎黄或他们的某位子孙,从而充实了炎黄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的宏大论述。此外,盘古、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神话人物在各地祭典中也被称作始祖,他们的神话故事当代人大都耳熟能详。

第三,历代作家在文赋、诗词、小说、戏曲中反复描述神话人物,征引神话情节。司马相如《大人赋》描写了众多神话人物,如其中的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有《山海经》中西王母的戴胜、穴处、三足乌,也有汉代西王母“暠然白首”的特点。唐诗宋词常借神话人物吟讽古今。明代小说《开辟演义》直接表述盘古开天辟地、三皇发明之功、五帝征伐天下、大禹治理洪水等神话情节。1928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京剧连台本戏《开天辟地》,盘古、燧人氏、有巢氏、女娲、共工、夸父、伏羲、神农、黄帝、蚩尤、嫘祖、仓颉等悉数登场,在京剧舞台上全面展现神话英雄的形象。

第四,中国神话在民众的口头讲述中从未中断,对神话人物的崇拜至今尚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活动,全面搜集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出版了县、地市、省卷本4000多卷。按照文化学者刘锡诚提供的数据,这次全国共采录到民间故事137.5万余篇。这些篇目一部分属于神话,就其题材范围来说,涵括了开天辟地、始祖诞生、器物发明、制度创造等类型。进入新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各地区、各民族又搜集整理到大量的口承神话。在古陵古庙和口承神话基础上,各地建立起一批神话旅游景区,如陕北黄帝陵景区、河南淮阳太昊陵景区、甘肃天水伏羲庙景区、浙江绍兴大禹陵景区、河北涉县娲皇宫景区等。在旅游成为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些景区与民众的口头讲述互为表里,持续推动中国神话的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

在古代典籍记载、国家祭典、文学表达和口头讲述中,古老的神话情节并没有发生颠覆性改变,而是保留了基本的面貌,很多神话人物在时代精神召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二十年中国航天活动不断取得突破,嫦娥号不仅绕月、落月,还从月球上带回了月壤;祝融号飞上火星,完成了一系列探测活动;夸父号、羲和号则主要观察和监测太阳活动——这些航天器都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古老神话与最新科技成就紧密拥抱,这种景象令人称奇,却在中国真实地发生了。中国神话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源头。维护这些“元叙事”,创新叙事形式,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30日 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中国神话具有鲜明的连续性

    作者: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近年来,中国神话受到广泛关注,在文旅、影视等多方面不断焕发新活力,其在当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诞生和文化起源的文学叙事。上古时代的神话不仅被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还被认为具有定型社会的规范性力量,神话人物被奉为神明,

    2025-04-30 06:26:00
  • 日本议员请求中国再次租借大熊猫,外交部回应

    4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共同社提问,由日本国会议员组成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近日正访问北京,提出希望能够再次租借大熊猫。中方对此有什么态度?大熊猫“香香”郭嘉昆表示,旅居日本的大熊猫一直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2023年大熊猫“香香”回国之际,日本民众依依不舍,排长队送行。长期以来

    2025-04-30 06:26:00
  • 中国有多少棵树?

    本报记者 刘发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截至2023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棵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开展的微博直播连麦中,记者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2025-04-30 06:26:00
  • 全球极危物种濒临灭绝!全国只剩一只

    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内,一只像乌龟又像鳖的动物缓缓冒头,然后又悠然自得地开始“划水”,这一幕,被游客拍了下来。他们上网查看才知道,这只动物“来头”可不小,而且它的年龄,可能比大多数人都要年长。游客小李拍到的斑鳖“苏苏”(受访者提供)近日,话题“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引起热议,话题所描述

    2025-04-30 06:26:00
  • 允许客商赤脚进奥陶纪晶花池拍照,只是缺乏常识吗?

    据报道,4月27日,贵州道真县一招商考察团队女子赤脚进入奥陶纪晶花池拍照,引发生态保护争议。晶花池位于大磏镇一处因水利工程意外发现的奥陶纪白云岩洞穴内。洞穴位于4.8亿年的奥陶纪地层,水质纯净,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媒体记者从道真县自然资源局和文旅局获悉,目前该洞穴已彻底封闭加以保护。洞穴

    2025-04-30 06:26:00
  • 百团千企 商城出海 | 中国临沂-马来西亚经洽会举行 现场签约6个项目

    在临沂客户端讯4月27日下午,“百团千企 商城出海”中国临沂-马来西亚经贸洽谈会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举行。马来西亚绿野集团创始人丹斯里李金友、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全国总会长拿督郑大勇等众多马来西亚商协会代表,与临沂企业代表面对面洽谈,现场达成6项合作协议,涉及智慧康养、新能源汽车、建材出口等领域。现场还

    2025-04-30 06:26:00
  • 四川广元突发4.1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8日13时8分在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2.76度,东经105.49度。基础背景附近村镇: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邓家河、油房里、焦岩里、帽子石、杜家山、寺沟村、老茅沟、大湾村、洞洞沟、桃园子,20公里内的乡镇有姚渡镇、沙州

    2025-04-30 06:26:00
  • 携手合作,助力海洋可持续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

    2025-04-30 06:26:00
  • 苏迪曼杯|四个小组实力平均,末轮头名之争成为小组赛仅有的看点

    在苏迪曼杯首个比赛日,A组、B组和D组的小组赛均已打响。中国、泰国、韩国、中国台北、印尼、丹麦等强队均在4月27日取得开门红。本届苏杯,十六支参赛队伍分为四组,每组前两名取得晋级淘汰赛资格。此次分组实力较为平均,前两轮比赛均悬念不大,而最后一轮的各组头名之争,是小组赛阶段仅有的看点。中国、泰国、中国

    2025-04-30 06:26:00
  • "China Travel"何以火爆?听听国际友人怎么说

    五一假期临近,中国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作为全球热门旅行目的地之一,中国吸引国际游客的独特魅力是什么?在中国日报最新一期“互鉴”文化沙龙中,来自西班牙的苏诺伊与来自意大利的安德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旅行的见闻,以及他们眼中中国的独特吸引力。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30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