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潮评丨博士生发论文导师须署名妥否

2025-06-30 11:23:00 围观 :0次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

图据视觉中国

据《南方周末》报道,最近上海大学一份有关研究生论文评审及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的文件备受舆论关注。根据这份文件规定,该校自2022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凡申请博士学位,所提交的创新成果内容,导师应有实质性指导并在论文有署名。其中,对理、工、农、医类学科,博士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的通讯作者原则上应为导师。在要求导师为学生论文署名这件事上,除上海大学外,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应用学科比较强势的“双一流”高校,早前也推出了相似的明文规定。学校出台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督促导师对学生成果做深入的指导、提高学生创新成果质量,同时避免学术不端现象发生。对这一规定,有人支持,也有不少学生甚至教授表示质疑和反对。

署名不该“一刀切”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王天定: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导师指导下,主要是利用学校实验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完成作品,这并不必然能推导出导师具有在学生论文上署名的权利,因为著作权法规定,即使“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署名权仍归作者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因此相关作品具体署名权不能由法人决定,而是仍由具体完成作品的人(也就是“作者”)根据相关规定约定。

所谓通讯作者,指在论文发表过程中负责与期刊编辑部进行沟通、投稿、修改稿件以及回答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要联系人。通讯作者署导师名,确实是当下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时的惯例。可“学术惯例”变成学校用文件形式发布的强制性管理规定,是否合理,要打个问号。

近年来,在校研究生与导师的矛盾,部分集中在学生发表作品时的署名问题上。在研究生现实培养中,导师对学生在学术上不能善尽指导之责、老师利用师生地位不对等,在科研成果上剥削学生等现象确实存在,有的导师没提供一点帮助或帮助有限还要求署第一作者。学校认为出台文件进行强制规定,就会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培养质量,但在实操阶段往往会南辕北辙,因为很难保证导师指导配得上这个署名,结果只会把许多不正常现象制度化、合理化。这是舆论反对此事的主要原因。

当然,时移势易,眼下一些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研究越来越依靠团队力量推进,在科研成果发表时,在包括署名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上,做清晰划分,是必要的。但还是那句话,这种划分,应在法律范围内,参照国际惯例,由学术共同体自行约定处理为佳,不宜搞强制“一刀切”。

一场应然与实然的拔河

潮新闻评论员 陈江:

掀开争议的表层,师生间其实藏着一种无奈的共生关系:学生需借导师之名敲开发表之门,导师亦需成果支撑其业绩。这看似不合理的硬性规定,竟也折射出几分现实的“合理性”。

当下,各类学术期刊纷纷缩减版面,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生想独立发表论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刊代评”的现实中,期刊、学生和导师之间,已经形成一个“怪圈”:好多期刊压根不接受硕博士独立署名的论文,非得让导师当第一作者才能发表。这么一来,导师的声望与头衔,就成了学生发表论文仅有的“通行证”。

按理,署名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名副其实”。若导师仅挂名而无实质贡献,学术诚信便打了折扣;若学生独立做出的成果被导师理所当然地认领,其科研主体性便会被侵犯。署名一旦脱离“真实贡献”的根本原则,便很容易滑向学术不端的灰色地带,更可能挫伤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

但现实问题在于,学生没有导师署名“压阵”几乎发不出论文,多数导师挂名其实是想帮学生,不是故意抢学生的劳动成果。“一刀切”的导师署名规定固然不合理,但这种不合理背后的“合理”需要被看见,只是这个“合理”充满了无奈。

说到底,署名之争其实是学术理想和现实考核的一场拔河、应然与实然的一场拔河,破局之道在于建立动态平衡的学术治理机制。存在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只有署名真正回归“谁干活了谁挂名”,师生才能在互信的基础上并肩作战。也只有琢磨出一种让师生双赢的署名办法,建立起对青年学者友好的审稿通道,解决好研究生论文发表难的问题,才能让署名回归“按贡献说话”的本位,让学术之树永葆生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来了,你就是人才——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概况】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直属学校,由长沙市教育局直管、湖南省教育厅备案的全日制职业院校,自1988年创立以来,已深耕医药教育领域37载,被誉为全国特色创新学校。【教育理念】我们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深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每一位湘麓学子都能书写出自己的人生华章。【核心专业】专注于医药、

    2025-06-30 11:23:00
  • 潮评丨博士生发论文导师须署名妥否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图据视觉中国据《南方周末》报道,最近上海大学一份有关研究生论文评审及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认定的文件备受舆论关注。根据这份文件规定,该校自2022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凡申请博士学位,所提交的创新成果内容,导师应有实质性指导并在论文有署名。其中,对理、工、农、医类

    2025-06-30 11:23:00
  •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 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来源:市场资讯财联社6月30日电,美国维克森林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生物打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胰岛,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成果在2025年欧洲器官移植学会大会上首次发布,被视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2025-06-30 11:23:00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合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要求,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乡村建设为重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如今,在合水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5-06-30 11:23:00
  • “暑期出入境证件办理专场”助力学生出行

    驻马店网讯 (记者 刘金霞 通讯员 严 娜)“不用请假办证,周末就能搞定,太方便了!”近日,刚在驻马店市政务服务中心拿到护照的高二学生小王开心地说。随着暑期亲子游、研学游热潮来临,6月21日至22日,驻马店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专区开启“暑期出入境证件办理专场”,用贴心服务为市民的暑期出行按下“加速键”

    2025-06-30 11:23:00
  • 西安中考考场外 老师用爱与坚守为学生编织守护网

    孙东亮与考生击掌,为考生加油。记者郝钟毓 实习生郝雨辰一 摄6月22日,中考进入第二天。考场内,沙沙的书写声承载着学子们的理想与期待;考场外,涌动着无声却炽热的爱与牵挂。候考家长的殷切目光、送考老师的暖心叮嘱,共同编织成守护的网。记者走访多个考点发现,送考队伍里有初次上阵的年轻教师,也有任教33年、

    2025-06-30 11:23:00
  • 党建引领促教学 比武竞技强师能——娄底特校举办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2025-06-19 16:31 娄底新闻网王亦琦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亦琦)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能特教团队,6月16日至17日,娄底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党建引领促教学,比武竞技强师能”为主题,成功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19节精品课程同台竞技,通过“以赛促教”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特

    2025-06-30 11:23:00
  • 每日一吉|6月17日

    今年长白山天池开冰首现“文武双全”奇观。作者:武官政

    2025-06-30 11:23:00
  • 兰州公交:凭准考证可免费乘坐

    2025年高考和中考即将来临,兰州公交集团将在高考期间(6月7日至9日)及中考期间(6月16日至18日),为考生提供凭准考证免费乘车服务。兰州市主城区城市公交线路(不包括750路、751路及城际公交线路),高考、中考学生凭准考证可免费乘坐。市区内公交出租车、西固区域公交出租车,高考、中考学生及考生陪

    2025-06-30 11:23:00
  • 为航天国之重器打造高可靠“神经元”

    本报讯(记者 曹曦 通讯员 刘培香 陈昊)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京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鉴定会,由多位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哈工大牵头的高可靠长寿命航天电器研究成果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将典型航天电器产品寿命从

    2025-06-30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