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大宋不夜城、“跟着团长打县城”……这里藏着消费新密码

●新场景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还衍生出许多新的要素,共同构造吸引消费者的新场景
●消费场景通过“业态融合×技术赋能×文化注入”三维创新,持续激活消费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品质生活需求
场景创新:“不夜城”里的消费新密码
□ 洪 涛
夜幕降临,东平大宋不夜城景区人潮涌动,着汉服的演员和游客摩肩接踵,巡游表演、吟诗互动,共同编织沉浸式文旅体验。近年来,我国许多景区推出大量沉浸式文旅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东平的大宋不夜城、尼山圣境的光影表演、沂南的“跟着团长打县城”体验项目等深受游客欢迎。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当前,各地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的增长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新消费场景成为激活消费新动力、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支点。
消费新场景的四要素
所谓消费新场景,即传统“人货场”概念在新时代的创新表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新的空间、形成相互之间的体验感,从而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创新活动。从供给角度而言,供给主体以需求市场为导向的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新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场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水平。
消费新场景是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消费过程,在一定的空间,消费者与供给者共同协同产生的体验过程,既是生产过程,也是流通过程、消费过程,是生产、流通和消费合而为一。新场景的基本四要素是:
——时间,指场景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或时间段。可以是明确的时间,如某日某刻,也可以是模糊的时间描述,如季节、昼夜。时间的设定直接影响场景的氛围构建和情节推进,从而影响吸引消费者入场的时间。例如冬季的“冰雪经济”、夏季的“亲水经济”、春天的“花经济”、秋天的“果经济”等。眼下正值暑期,“亲水经济”升温,所谓“亲水经济”,是指夏日来临,亲水游玩成为大众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由此衍生的经济现象。
——空间,指物理环境空间和虚拟环境空间。在特定的环境,通过人工智能的VR、AR、MR等方式,增强五感细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从而增强场景真实感,成为消费者感兴趣的空间。以当前的AI+旅游为例,各地景区通过各种AI技术应用,让游客探索多种数字旅游新场景,从而打造沉浸式体验。
——参与者,这里包括供给者、消费者都是场景的主体。消费者与供给者相互互动,形成最基础的协同机理、互动体验效果。包括人物角色及其相互关系,遵循“环境反射心理”理论,通过互动展现人物特质。在场景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抗关系”得以凸显。在消费场景中,供给者和消费者相互关系,甚至多种关系,其中消费者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消费者参与就不是消费场景。
——事件,即事情、情节、情感、情绪等内容。这是人们相互联动时的表达。消费场景中发生的核心行动或冲突,需包含明确的目标与障碍。例如大型情景剧中多种情节及其过程,成为消费者感兴趣的事件。
这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还衍生出许多新的要素,共同构造吸引消费者的新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场景无法吸引人,只有供给而没有消费者,就不可能成为消费场景。
增强游客参与体验感
新消费场景能够激活消费并且成为激活消费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理念激活,即好主意、好点子、好想法,这是激活消费的核心。首发经济就是这一路径的典型体现。首发经济,指首次发布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涵盖了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济南等城市均在探索“千城千面”“千商千面”的首发经济,对释放内需潜力、提振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新技术激活。如新材料、新基因、新数字等新科技的生产要素,如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体(AI Ag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广泛应用。2025年春节期间,“黑科技”表现亮眼,机器人上春晚、进景区,无人机上天表演,这些科技应用就在多地创造了许多新消费场景。
三是新管理激活。如数字管理、智能管理等依托现代科技所进行的一系列精准对接、智能管理的管理活动。
四是新政策激活。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方面的消费政策——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各部委及各地也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形成“1+N”的政策体系。
五是新方式激活。近年来,我国许多景区推出了大量的游客可参与的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体验感,以潮汕英歌舞、安徽鱼灯、湖南赛龙舟等为代表的民俗文旅场景深受欢迎,有效激活了情绪消费。二次元消费也是情绪消费的代表,这是一种以IP为核心、年市场规模超千亿的新兴消费生态,涵盖周边衍生品、虚拟偶像、主题商圈等多元业态,其核心驱动力来自Z世代的情感需求与社交属性。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2024年达5.03亿人,市场规模突破2700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再如“票根消费”,即通过各种大型活动,将展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文体、旅游消费连接起来,形成“链式消费”,带动经济发展。还有“非标商业”,指区别于传统标准化商业模式的新兴业态,强调独特性、体验感和在地文化融合,通过个性化场景和品牌组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通过新理念、新科技、新管理、新政策、新方式等的激活,这些在新内容消费基础上形成的新场景,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力。
新消费场景正“反弹琵琶”
场景类型多样且相互影响。场景有生产场景、流通场景、消费场景,有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传统场景与创新场景等等。新消费场景正在“反弹琵琶”,影响流通场景、生产场景。
消费新场景正在跨界融合。由于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相互联系,许多消费场景与其他场景已经“合二为一”,或者“合三为一”,甚至“合多为一”,或者协同发展,因此,在研究中应将其消费场景与其他场景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当前,跨界融合成为消费产业发展方向,只有“数农工商金文旅体健养”多业提供品质的“实物消费品、服务消费品、体验消费品”新场景供给,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品质消费需求,做到“百业促消费、消费促百业”,激活新消费规模和空间,从而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场景价值多元构成。消费场景可以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场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服务场景,以及在多方协同、互动中形成消费价值的体验场景。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正成为驱动场景价值升级的重要引擎。国产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成为Steam平台2024年度销量第一的单机游戏,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其周边产品一度“一吒难求”,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在全球年轻人中掀起“盲盒热”……中国文化IP不仅在国内走俏,也正经历从“产品输出”向“内容传播”、从“单向输出”向“双向共创”、从“规模复制”向“价值定制”的“出海”范式转型。
效益源于人的参与。消费场景要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些效益的实现必须有“人”的进入,特别是“消费者”的进入,如此“新场景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其意义。
总之,消费场景通过“业态融合×技术赋能×文化注入”三维创新,持续激活消费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品质生活需求。
(作者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