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创新创业深圳人丨柔脉医疗创始人兼CEO成诗宇:织造生命经纬 领跳未来脉动

2025-05-09 16:46:00 围观 :0次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邹媛)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人工血管犹如维系生命的关键纽带,一头连接生的希望,一头系着死亡的阴霾。而柔脉医疗创始人兼 CEO 成诗宇,正牢牢掌握着这根关乎生命的通道,以创新科技书写医疗奇迹。

“五一”假期结束后,刚从欧洲完成漫长商务行程回到深圳的成诗宇,马不停蹄地投身实验室。“我们的血管,是通过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而成的,本质上,相当于是一个活的人体血管。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内皮化,患者自体的细胞会逐渐在其中入驻。”成诗宇谈及柔脉的核心产品时,眼神中满是自豪与专注,“这种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代表着下一代人工血管再生医学技术,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成诗宇进一步解释,人工血管是心脏搭桥、血管创伤修复等复杂手术不可或缺的核心医疗器械。目前,全球每年约开展100万台相关手术,对人工血管的需求量高达200万至400万根,巨大的市场需求背后,是无数患者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办公室里,成诗宇偏爱临窗而坐。窗外景致宜人,左边是充满学术气息的南科大校区,右边是碧波荡漾的长岭陂水库,满眼翠绿,生机盎然。

2018年7月,因为导师南下创业,生在山西、长在北京的成诗宇首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刚下飞机就被满眼的绿色震惊,“简直太干净了!”晚上跟几个师兄弟在大沙河畔散步,抬头发现这里夜晚的星空也是一片清澈的蓝,师兄弟们开玩笑说,导师真会选地方,成诗宇却已下定决心:“毕业后就来深圳!”

三年后,学成归国的成诗宇婉拒了长三角诸多城市的盛情邀约,毅然践行当初的承诺,不仅自己扎根深圳,还将在瑞士组建的整个团队一同迁至这座创新之城。2021年11月,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深圳创新创业的氛围相当浓厚。一周时间内,就有数十家机构给了我们投资意向;40天时间,柔脉就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对于这段经历,成诗宇说得眉飞色舞,“深圳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各级部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迅速办妥了各种手续,并很快选定了办公地点。装修期间,南方科技大学慷慨借给我们一个实验室。一个月后,柔脉就正式在创园8栋展开科研。”

2022年8月,回国不到10个月的成诗宇,就和他的团队搬进了南山智园装修一新的办公室。选择这里,成诗宇说一方面是临近南科大和先进院,还有一点——窗外就有他梦寐的那片“绿”。

快中有静,静中藏势

2022年9月,柔脉的实验室里“长”出了第一根3毫米直径的人工血管。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让整个团队为之沸腾。“所有人都很兴奋,在办公室切了个蛋糕,共同庆祝这一喜悦时刻,随后还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大家选择去大梅沙登山徒步。业余时间我们都喜欢去徒步爬山。”成诗宇说,深圳有最好的自然环境,“除了没有雪山,这里的美景丝毫不逊色于瑞士。”

一年之后,光明的GMP工厂、塘厦的血管材料产线和与南山医院共建的细胞库先后投用,柔脉的人工血管进入中试阶段。

“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材料、细胞、设备等多个领域。我们之所以能快速推进,离不开深圳完善的产业链支持。”成诗宇介绍,柔脉的核心设备均为自主研发,依托深圳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

如今,柔脉已顺利完成首期大动物实验,距离临床应用仅一步之遥。然而,成诗宇却主动放慢脚步。

“我们去年下半年做了一次大动物实验,4月出来第一批实验结果,5月会出来第二批切片结果,这个月准备再做一批大动物实验。”成诗宇说,科学是严肃的,是循序渐进的,柔脉必须把实验做扎实,不会为了尽快取得资金上的回报,用投机取巧的办法去抄小路。

“美国从2000年就开始研制人工血管,近年来开展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发,今年才小范围投入使用,大规模民用估计还要等三五年。虽然我们无需耗费如此长的时间,但同样要稳扎稳打。”成诗宇说,每一根血管连接的都是一个生命,“柔就是柔软,脉就是血管,柔脉的产品必须与患者的生命完美契合,助力生命的脉搏强劲跳动。”

心明眼亮,意到招随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漫长,但柔脉并非孤军奋战。

在成诗宇的带领下,柔脉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版图。来深圳不到4年,已经与多家国内顶尖高校和医院的权威专家展开长期合作。同时,瑞士和日本的子公司相继成立,与中东机构的合作也正在稳步推进。

柔脉在“走出去”的同时,也不忘“引进来”。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大湾区校友会会长,成诗宇积极牵线搭桥,吸引众多校友来深圳创新创业。他还计划整租一栋“工业上楼”大厂房,汇聚相关创业者,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此外,成诗宇打算将现有办公场地改建为留学生归国创业生物科创孵化中心,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优质的起步平台。

如此“兴师动众”,成诗宇说,他希望解决的,不仅是人工血管的可用性,更看重人工血管的性价比。

“人工血管是刚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成诗宇皱起眉头,这一点显然让他感到痛心。在欧美,目前生产一根血管成本差不多1万美元,在中国长一点的也要大约1万元人民币,“尽管我国心脏搭桥手术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但仍有大量患者因无力承担高昂费用,只能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令人欣喜的是,几个月前的一次意外发现,为柔脉带来新的突破。“人工血管生产过程中,支架材料等耗材成本占五分之一,培养基成本占五分之四,血管培育完成后,培养基通常被当作废液处理。”成诗宇眼中闪烁着光芒,“但我们的团队发现,以这些‘废液’为核心原材料,能够开发人源性植入式细胞质外基质材料,应用于各类植入式医疗器械,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排异钙化’难题,在再生医学、医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新发现有望更快形成现金流,不仅能反哺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充分开发这一领域,人工血管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成诗宇满怀信心,“我立志要让柔脉的人工血管成为‘白菜价’,真正造福广大患者,践行治病救人的初心使命。”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文章

  • A股市值历史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沪指创10年来新高,三市近4200股上涨

    今天(8月18日),沪指突破2021年2月18日盘中创下的3731.69点高点,创下自2015年8月20日之后的新高。截至10点34分,A股公司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以A股最新价*A股总股本计算),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至此,沪指从2025年4月7日盘中探底至

    2025-05-09 16:46:00
  • 破局十年 | 在汽车消费这件事上,95后还代表谁?

    2015—2025,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登上全球第一,到今天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引擎,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快速迭变的十年。 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在创新中破局,在探索矛盾中前进。在又一个十年开启时,这个产业也在经历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正因不断求解,汽车产业才会不断进步,并带来新的启发与智慧。 为

    2025-05-09 16:46:00
  • 解密!灵长类大脑研究新进展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超级计算机”,蕴含着语言、记忆、情感等高级功能的奥秘。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跟大脑有关的疾病能不能预防、如何救治?解密大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领域。而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的大脑在结构与功能上与人类大脑更为相似,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大

    2025-05-09 16:46:00
  • 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长沙15岁男孩突发昏迷,送医时体温达40°C确诊热射病

    “患者15岁,晨跑后突发意识障碍、摔倒在地、呼之不应,被120紧急送入院,初步考虑为热射病、休克、窦性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随即,一场急救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展开。据该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赫留党介绍,患者高岩(化名)是一名15岁的少年,8月8日8:30左右,

    2025-05-09 16:46:00
  • 仁济药师团队攻克慢病用药难题:类风湿致残率降56%,抗凝达标率提升37%

    8月9日,中国医院管理奖价值案例巡讲会(上海站)在仁济医院举行,作为国内医院管理领域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评选,中国医院管理奖八年来汇聚全国超2200家医疗机构的8221个优秀案例。仁济医院药学部在风湿免疫、抗凝、抗感染领域的创新实践引发业内关注。这些成果直接转化为老百姓的就医实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025-05-09 16:46:00
  • 产品远销85个国家和地区 西昊荣膺三项重磅殊荣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夏显平8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品牌节·国际品牌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启幕,西昊凭借在人体工学椅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卓越影响力,成功入选由前瞻产业研究院领衔编撰的《深圳品牌发展白皮书(1980-2025)》,成为代表深圳品牌力量的典型案例之一。与此同时,西昊还荣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

    2025-05-09 16:46:00
  •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我知道边界,量力而行

    7月24日,武汉大学公众号发布题为“航班上突发!武大医学生出手”的文章,讲述了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孙毅杰在一航班上帮忙救助一名呼吸困难、头晕乘客的故事,引发关注。一些网友称赞其临危不乱,思路清晰,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其没有执业资格,操作风险极高。7月27日,孙毅杰在接

    2025-05-09 16:46:00
  • 连续光变技术来了!小米16U曝重磅信息,手机影像又要革命?

    随着7月的即将结束,今年的超大杯机型之战也将告一段落,在四款国产超大杯机型上,我们看到了各家为了提升影像表现做了不少努力。正当这些技术还未完全捂热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明年初发布的小米16 Ultra即将搭载连续光变技术,让手机长焦的表现再上一层楼。(图片来源:@数码闲聊站)但说实话,连续光变技术并非第

    2025-05-09 16:46:00
  • 美欧新贸易协议达成背后 欧盟的步步退让

    央视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当地时间27日在英国苏格兰举行非正式会晤,会后特朗普称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共识。在与冯德莱恩举行非正式会晤后,特朗普透露了新协议的部分细节,包括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等。有

    2025-05-09 16:46:00
  • 巴基斯坦学者:特朗普关税政策,或推动中俄印三边机制重启

    【文/观察者网 齐倩】今年5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恢复中俄印三方机制的时机已到。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相关话题时表示,中俄印合作不仅符合三国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全球和平、安全、稳定与进步。中方愿同俄印双方就推进中俄印合作保持沟通。 “中俄印三驾马车即将重启?”7月24日,巴基斯坦学者、

    2025-05-09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