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走灌区,算粮“账”

2025-07-12 00:04:00 围观 :0次
图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邓剑洋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8 版)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8 版)

“有收无收在于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旱涝同防同治,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抓实抓细农业生产水利保障各项措施。今年全国春灌总面积约4.3亿亩,夏灌有序开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延绵交错的渠系、滋润田畴的清水,托举着一季又一季的丰收。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灌排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近日,记者来到陕西、河南、安徽等灌区,探访粮食主产区在科学调水、精细用水等方面的实践,透过用水之变探析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编 者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南干渠——

从一条现代灌渠看“丰收账”


纵横交错的水渠延绵向远方,渭河水通过一座座泵站抽提,缓缓流入田间。“玉米播下田,浇上‘蒙头水’,苗子出得又齐又壮。”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板北村种粮大户张夏忙个不停。

张夏种的田位于交口抽渭灌区南干渠附近。张夏说,今年春天遇上旱天,高温少雨,那会儿真是火烧眉毛。多亏了南干渠,麦地足足浇了3遍水,小麦扛过了干旱。

“今年种的这6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1200斤,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张夏算起夏粮账。

南干渠全长21.5公里,毛细渠道在两侧延伸,灌排畅通循环。“这几年,村里平整地块,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好了。浇地不发愁,很方便。啥时候浇地、用了多少水、该交多少水费,打开手机一看全知道。”张夏说。

从一条灌渠看一座灌区。交口抽渭灌区从上世纪70年代全面建成以来,经过多轮现代化改造升级,目前建有抽排水泵站30座、农业灌溉骨干渠道344公里,逐步成为灌排结合的大型、多级、无坝电力抽水灌区。

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引水高效。6月5日,交口抽渭灌区渠首枢纽改造工程进水闸成功通水试运行。“新启用的进水闸,引水有劲儿,增加了机组出水流量,渠首引水流量最高达每秒39.5立方米,创下当地10年来的最高纪录,有力保障了夏灌抗旱。”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副主任同套文说。

科学组织灌溉,有序用水。“灌区的灌溉试验站定期测定土壤含水率,观测降雨量、蒸发量和作物苗情,发布农作物用水提示,指导群众科学用水。”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韩延安说。

“灌区建成运行以来,累计引水118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50亿公斤。下一步,我们统筹推动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建设有效衔接,同步推动水源、输水、用水环节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从水源到田间的完整灌排体系。”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勇说。

一座座现代化灌区浇灌出丰收田。“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灌区亩均产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基础。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西一干渠——

从一条节水灌渠看“绿色账”


黄河岸畔,“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人民胜利渠引来黄河水,浇灌河南新乡、焦作、安阳3市11个县(区)农田。

从70多年前人拉肩扛修渠,到接续开展21期节水改造,黄河水来之不易,有水更要省着用。

“今年天旱,我们村的夏粮浇了4遍水,平均亩产1490斤。”获嘉县冯庄镇屯街村党支部书记郭希明说。

人民胜利渠灌区西一干渠经过屯街村。说起这条渠,郭希明打开话匣子:“水渠通到田间地头,三面抹成水泥面儿,硬化加固,跑冒滴漏少了,输水更快。”

以前,上游抢水用,下游用不上,用水效率低。冯庄镇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组织全镇3万多亩耕地的灌溉。“浇地从以前各管各的,变成按着排班表来。”协会负责人杨荣新说,农户提前把用水需求报给协会,协会按照灌溉时间通知农户。同样一渠水,用水有序,浇的田块面积更大。

从田头到源头,节水举措不断落地。“人民胜利渠灌区探索出了计划用水、井渠结合、淤灌改土、稻改治碱等先进灌水技术,推动了农业灌溉技术和灌区管理水平提升。”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总工程师尚三林说。“十四五”以来,灌区投入资金6.58亿元用于续建配套,工程建成后,耕地灌溉亩均次毛用水量将由9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灌区粮食亩均产量将由改造前的595公斤增加到656公斤以上。

促节水、护生态,灌区的绿色底色更鲜明。尚三林说:“下一步,我们大力推广耐旱节水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建设生态沟渠和灌区林网,实现以水定产、以技节水、以绿提质。”

农业从用水大户转向节水大户。“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6.3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0.580,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说。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清凉寺分干渠——

从一条数字灌渠看“增效账”


打开手机,轻点屏幕,水泵一键启动,清水流向田间。“田间地头装上墒情监测仪,泵站闸门改成自动的,哪块田水深水浅、稻子长势如何,都能看得明明白白。”安徽省六安市林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浩说。

1100亩鱼稻共生田、2400亩虾稻共作田用的水,来自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清凉寺分干渠。“管好几千亩地,不容易。以前,每天要巡田测水深、看稻苗长势。水不够了,开泵站放水;水多了,又要赶着开闸门退水。”江浩说,数字化系统让用水更便利,种地更高效。

实灌面积、来水预报、需水预测……走进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调度中心,2063处水情站、1430处雨情站、40处墒情站等灌区“神经末梢”传回的信息组成“灌区一张图”,构建起数字孪生灌区。

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浇灌灌区1060万亩良田?

“首先,要全面掌握灌区有多少水。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蓄水监测模型,能够实时掌握灌区水库及塘坝蓄水量,利用来水预报模型可以分析出未来10天的来水量。”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徐海说,其次,需水预测模型精准分析,配水方案编制时间由原来的1—2周缩短为几分钟。

模型助力,调水更科学。灌区工作人员运用供需水预测及配置模型,优化蓄水、提水、供水等调度。今年以来,灌区农业灌溉引水7.88亿立方米,完成水稻栽插面积约945万亩。

信息化系统在试点范围内覆盖到田间地头。“田里装上了量测水设施,末级渠系配备一体化测控闸门,智能手机远程操控,成了农民的‘田管家’。”徐海表示。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吕平介绍,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灌区数字孪生平台,提高水利感知网和自动化控制的覆盖范围,迭代升级水资源配置调度、渠道防汛等关键业务应用体系,打造“管用、实用、好用”的数字孪生灌区。

数字孪生技术为灌区装上“智慧大脑”。水利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数字灌区建设,抓好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灌区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精准供水配水,提高灌溉供水效率和效益。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7月11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科技重塑诗与远方!绵阳,把文旅玩成了“科幻片”

    无人机掠过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苍翠山峦,“少年李白”在数字光影中挥毫泼墨,机器人向导在展馆中讲解核物理的奥秘——当科技“遇见”诗与远方,绵阳的文旅图景被勾勒出前所未有的生动轮廓。在省委“强化文旅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战略指引下,绵阳市依托中国科技城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文旅领

    2025-07-12 00:04:00
  • 【2025数博会】新华三集团将携创新成果亮相2025数博会

    2025数博会上,新华三集团将以“聚合·智跃迁”为主题,携一系列突破性科技成果重磅亮相,从底层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赋能,全面展现在智算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技术引领力,为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全新范式。新华三此次参展的科技成果中,“可信数据空间方案”作为一站式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实现了从硬件基础设施、平台服

    2025-07-12 00:04:00
  • 今日辟谣(2025年8月15日)

    2025年8月15日 谣 言 安徽省马鞍山市东誉城有超级大爆炸声?真相: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一网民发文称“刚才马鞍山东誉城超级大爆炸声!”,并评论“跟爆炸了一样”,引发群众恐慌。经当地应急管理局和消防救援局核实,该区域近期未发生任何爆炸事故,网传信息纯属谣言。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发现涉灾涉险

    2025-07-12 00:04:00
  • 王军:数字文旅正在牵引着行业做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 博鳌快讯

    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现场快讯:8月14日下午,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在海南蓝湾绿城威斯汀度假酒店召开,伟光汇通集团董事/总裁王军的演讲主题为“文化守正,数智创新,共创文旅新价值”。他提到,在全球信息化的潮流下,大城市、小城市在信息获取方面已经没什么差别,大家的信息基本上是相同的。而文

    2025-07-12 00:04:00
  • 安徽省濉溪县“黑臭水体流入农灌区”情况基本属实 相关负责人已停职

    央视新闻近日,有网民反映“安徽省濉溪县黑水河黑臭水体流入大平原农灌区,农民无法用于灌溉”问题。濉溪县成立由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处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经初核,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濉溪县已采取筑堤截污、回抽污水、清理淤泥、生态修复等整改措施,同步加密水质监测,

    2025-07-12 00:04:00
  • 张家口53.18万亩盐碱耕地实现良种全覆盖

    张家口53.18万亩盐碱耕地实现良种全覆盖_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12 00:04:00
  • 罕见!​玉溪红塔区发现野生巨大口蘑

    7月21日,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可官社区村民陈兴富在外出捡拾野生菌时,无意中在田间发现一丛野生巨大口蘑,这也是红塔区辖区内首次发现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的野生巨大口蘑。据陈兴富介绍,当天,他前往田间地头寻找鸡枞菌,远远就看到了一丛巨大的白色野生菌。“看上去像一大片石棉瓦,走近才发现是野生菌,以前也没见过

    2025-07-12 00:04:00
  • 从物业缴费到邻里社交,这家银行如何掘金高频交易场景?

    中经记者 郭建杭 天津报道近年来,银行业对场景金融的探索不断深入。从便民缴费到消费购物、从食堂用餐到养老医疗、从社区托管到文旅农游的高频交易场景,已成为银行数字金融创新的重要场景。《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获悉,天津农商银行在天津市静海区朝阳街道社区创新接入智慧物业场景。此前,天津农商银行在数字金融方面

    2025-07-12 00:04:00
  • 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走灌区,算粮“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邓剑洋《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8 版)“有收无收在于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旱涝同防同治,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抓实抓细农业生产水利保障各项措施。今年全国春灌总面积约4.3亿亩,夏灌有序开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延绵交错的渠系、滋润田畴的清

    2025-07-12 00:04:00
  • 辽宁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

    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前,我省正式出台《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数字政府旨在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并

    2025-07-12 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