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从“风景”到“场景”,文旅的玩法变了?

2025-05-19 09:23:00 围观 :0次

旅游,就是“到此一游”?

这样的认知,也许已经“out”了。因为当下的文旅业界正流行这样的说法:“得场景者得天下。”

不再满足于“好山好水好风光”,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来一场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旅游热点的风由“风景”吹向了“场景”,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中走进一个“场景化时代”。

今天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各地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场景,集中组织惠民活动。

这不仅是一场旅游行业的盛会,也是窥见“场景化革命”趋势的绝佳窗口。

一、文旅场景是个什么“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深刻的印象往往来源于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那么,什么是文旅场景?

可体验的“沉浸剧本”。在青岛崂山,年轻背包客住进渔民家中,天未亮便跟随渔船驶入薄雾笼罩的海域,亲手撒下渔网;在山东临沂,依托当地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经典战役,被复刻成旅游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持续火爆;西安以盛唐长安为叙事底本,打造“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在雕梁画栋的街巷中参与投壶、捶丸游戏,在“胡姬酒肆”品尝唐式糕点,甚至能与“李白”“太平公主”等NPC互动对诗……

西安以盛唐长安为叙事底本,打造“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公众号

这些场景化实践,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空间、文化基因、生活方式有机交融,构建起兼具主题性、体验性与社群属性的沉浸场域。每一处山水、每一段历史、每一种文化,都不再是等待被解读的“文本”,而是等待被体验的“剧本”。

可重构的“多维空间”。很多文旅场景突破传统景区的物理边界,将城市街区、商业综合体、工业遗址等转化为文旅空间,让每条街道都成为旅游目的地。

在青岛,曾经的国棉五厂老厂区已变身时尚文旅基地纺织谷

在青岛,百年啤酒厂“长出”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的博物馆,国棉五厂的老厂区变身时尚文旅基地纺织谷;在上海,愚园路的历史里弄不再是封闭的居住社区,而是“可漫步的博物馆”,石库门里藏着设计师品牌店、特色咖啡馆,转角就能邂逅一场小型艺术沙龙;在杭州临安朱伊坞山谷,延绵三公里的山谷被竹林与稻田覆盖,这里既是可持续农业的试验田,也是城市人逃离喧嚣的“精神氧舱”。

这些场景打破了景点与生活的次元壁,构建起主客共享的城市空间。

可穿越的“平行世界”。在青岛,中山路上全国首个融合4D特效与AI算法的数字电车,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沿着黄河遇见海”的奇妙旅程;故宫推出的《紫禁城祥瑞》AR应用,让游客在实景游览时通过手机镜头“召唤”瑞兽,形成“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叙事……

青岛打造的“沿着黄河遇见海”4D沉浸式数字电车项目

科技手段是文旅场景的“催化剂”,让每一处风景对话未来,让每一段历史触手可及。


二、为什么说“得场景者得天下”?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脑洞大开”,推陈出新的文旅场景让旅游趣味横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场景创新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资源相似性下的场景超车。在文旅行业“资源禀赋相近,发展天差地别”的现实困境中,场景创新正在重塑竞争规则。

乌镇戏剧节期间,随处可见古镇嘉年华表演 图源:中国文化报

以江南水乡为例,乌镇与其他古镇的资源禀赋高度相似,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通过场景赋能,乌镇实现了资源的叙事革新:当小桥流水化作戏剧节的天然舞台,民宿客房变为艺术家的创作空间,石板巷道转型为文创市集的展示长廊,乌镇便突破了传统观光游的桎梏,“场景这边独好”。

当一个目的地能够通过场景构建,让游客在“看什么”“玩什么”之外,更能“感受到什么”“记住什么”“带走什么”,它便拥有了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社交媒体时代的场景传播力。在注意力稀缺的互联网生态中,场景创新正在成为流量裂变的催化剂。

“五一”假期,胶州市板桥新城推出“旅拍胶州”新场景

一个兼具视觉冲击力、情感共鸣点与文化独特性的场景,天然具备“社交货币”属性:贵州“村超”赛场以“烟火气足球氛围+民族文化活态展演”的场景组合,将乡村球场锻造成现象级传播IP,今年“五一”假期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0.9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亿元;洛阳洛邑古城凭借“汉服文化+古城肌理”的场景融合,在抖音斩获超千万次播放量,单日最高入园量突破10万人次。

这些例子印证了“可传播的场景=自带流量的资产”这一新文旅法则。

消费逻辑升级下的场景价值。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场景的构建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的深度与广度,它不仅是空间的载体,更是情感价值与社交货币的生产车间。

有人为看一场信号山的日落飞来青岛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李同学爱拍照”

数据显示,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沉浸式场景打造,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65%,相较其他传统街区形成了显著的体验经济优势。

在社交媒体构筑的“种草时代”,场景溢价效应更为凸显。有人为了咖啡馆的一扇窗、琴屿路的一棵树、信号山公园的一场日落,专程飞来青岛。越来越多游客正用脚投票,为差异化场景体验支付溢价。

三、如何创造打动人心的场景?

有人说,未来的文旅竞争,将是场景力的角逐一一谁能读懂时代的需求,谁能创造打动人心的场景,谁就能在这场浪潮中棋高一招。

推出限定场景,制造“错过即遗憾”的体验稀缺性。

文旅场景的价值不在于规模有多宏大,而在于能否精准击中用户对“独特体验”的渴望。

通过限定时间、空间与参与形式,文旅项目构建起的“即时性消费”,让游客甘愿为不可多得的体验买单。

比如,青岛推出“一月一主题”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构建限定场景。4月,以“起跑山海间,遇‘舰’海军城”为主题,围绕马拉松、海军节、华表奖等重点节会推出系列活动,5天的赛事旅游黄金期内,拉动周边景区接待人数环比增长79%,酒店入住率环比增长28%。5月,以“追梦五四,‘足’见青春”为主题,推出145项文旅活动,变“游客流量”为“消费增量”。

游客在北宅摘樱桃 张彬 摄

深挖在地资源,打造触动人心的“情感容器”。

真正的场景力,是让每个空间都能成为故事的发生地,让每次体验都能成为情感的催化剂,让文旅消费从“到此一游”升华为“心之所向”。

以青岛为例,通过整合春季山、海、花、食、演、节、赛等文旅特色资源,以节会活动为纽带,以消费场景为载体,打造七大文旅消费主题项目。

从山花烂漫的踏青之旅,到深邃神秘的海洋探索;从舌尖上的特色美食盛宴,到博物馆里的历史文化对话;从沉浸式的舞台演出,到激情澎湃的体育赛事……游客在多元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中,与城市同频共振,将这座城市的浪漫与热情,镌刻进记忆。

今年“五一”假期,西海岸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1500万元

串联百业,突破传统分散式开发模式。

若想实现文旅消费场景的高效联动,需推动“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的双向融合发展,推动消费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拓展,进而释放文旅产业的乘数效应,构建“一业兴、百业旺”的全域消费生态。

比如青岛推动“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影视+旅游”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华表奖颁奖活动于青岛举办期间,同步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系列活动。其中,作为《温暖的味道》等影视作品的取景地,西海岸杨家山里片区,在“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1500万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文旅场景的革命,本质上是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当我们重新审视一场真正理想的旅行,或许会发现,那是无数个精心设计的场景打造的远方,是一首关于记忆与情感的诗篇。

作者:张芝萌

来源|青岛宣传

相关文章

  • “5·19旅游日”山东“宠粉”放大招,文旅省钱礼包+赛事影视路线等你来打卡

    5月19日上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垦利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山东省分会场活动在东营启动。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旨在激发旅游市场消费潜力,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共享“5·19中国旅游日

    2025-05-19 09:23:00
  • 从“风景”到“场景”,文旅的玩法变了?

    旅游,就是“到此一游”?这样的认知,也许已经“out”了。因为当下的文旅业界正流行这样的说法:“得场景者得天下。”不再满足于“好山好水好风光”,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来一场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旅游热点的风由“风景”吹向了“场景”,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中走进一个“场景化时代”。今天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

    2025-05-19 09:23:00
  • 陕西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防灾减灾可以这样做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正式启动。陕西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启动。推动灾害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陕西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

    2025-05-19 09:23:00
  • 米东区草莓大棚迎来研学游采摘热

    时下,米东区草莓迎来采摘旺季。图为5月11日,游客在米东区古牧地镇皇渠沿村摘草莓。 (全媒体记者贾梦妍摄)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贾梦妍)正是草莓成熟时。连日来,米东区各大草莓种植基地热闹非凡。一批又一批游客纷至沓来,其中既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也有学校组织的研学团队将课堂搬到草莓大棚。在这里,

    2025-05-19 09:23:00
  • 税惠赋能助力汕尾文旅消费“热力值”攀升

    从滨海风筝嘉年华到非遗体验活动,从海上运动体验活动到无人机汇演,这个“五一”黄金周假期,汕尾文旅热潮持续涌动。在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汕尾税务部门主动作为,紧扣文旅产业发展脉搏,结合当地文旅路线,以特色宣传活动与精细服务举措,为“善美之城”文旅画卷增添税惠亮色。湖畔税法宣讲润民心自滨海生态

    2025-05-19 09:23:00
  • 莒南县汀水中心幼儿园开展母亲节主题活动

    鲁网5月9日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学会感恩与表达,莒南县汀水中心幼儿园于5月9日开展了“温情五月天 感恩母爱行”母亲节主题活动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各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温馨感人的动画短片,向孩子们讲述妈妈孕育生命的艰辛、照顾孩子的不易,让孩子们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中

    2025-05-19 09:23:00
  • 游得丰富 购得便捷——中国“圈粉”入境游客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爱上中国行。“五一”假期,入境游持续升温,“游在中国”“购在中国”热度攀升,携程数据显示,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全国多地迎来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和购物消费的入境游客,他们乐享在中国的美好之旅。订

    2025-05-19 09:23:00
  • 武昌古城斗级营“五一”文旅热潮:多元活动引爆消费,三天迎客超20万

    2025年“五一”小长假假期刚过半,武昌古城斗级营街区以三天超20万人次的客流成绩,刷新历史纪录,成为武汉文旅市场的现象级地标。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武昌古城历史街区的独特魅力,更凸显了武汉市以文商旅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更新、激发消费活力的战略成效,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街区位于武昌蛇山

    2025-05-19 09:23:00
  • 新疆哈巴河县:激活文旅产业特色牌

    经济日报记者 耿丹丹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白哈巴村也根得空中草原的“幻光森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取景地,将于今年7月焕新迎客。“白天,游客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晚上,‘幻光森林’通过光影技术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夜游体验。”哈巴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

    2025-05-19 09:23:00
  • 旅游旺季怎么办?青岛历史城区核心引进304个新兴业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漫步里院,邂逅一场艺术盛宴;穿梭小店,淘一件心仪手作;围坐餐桌,大快朵颐青岛海味;流连街头,与精彩快闪撞个满怀……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青岛历史城区核心区正通过文旅体商展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兴业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来自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

    2025-05-19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