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雨过天晴,采摘回来吃了三大碗它,小夫妻险送命

2025-07-19 16:52:00 围观 :0次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看着雨过天晴,浙江金华磐安尖山一片“菇”意盎然,在金华打工的一对小夫妻忍不住挎着篮子进山采摘蘑菇了。谁料,采回的蘑菇竟然有毒,一锅蘑菇汤下肚后,两人双双中毒。

三斤蘑菇下肚,一家三口都中招了

25岁的小谢(化名)和26岁的小吴(化名)是一对来自云南、在金华打工的小夫妻。仗着有家乡采蘑菇的经验,夫妻俩忍不住挎上篮子进山采蘑菇。从尖山上采回整整3斤灰色的、白色的“鲜美野菌”,他们准备回家做一锅美味的香菇鸡汤,大快朵颐。

老婆备菜老公烧,回家清洗时,妻子小吴心里稍稍“咯噔”了一下:多年不采菌子,有点认不清——怎么长得有点像老家那种会让人拉肚子的“闹人菇”?但转念又想:“当时吃了只是拉肚子,不是休息下就好了嘛?先过嘴瘾再说!”

小谢下锅烹调,香喷喷的菌菇汤出锅后,他觉得“家乡味”太难得,忍不住自己先干了三大碗!妻子和儿子也各吃了一碗解解馋。

几个小时过去,这份“鲜美”变噩梦,一家三口上吐下泻,顶不住一晚上的煎熬,当晚夫妻俩被送到当地医院、第二天又转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科,儿子则被送到浙大儿院抢救。

接诊的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陆远强通过夫妻俩提供的采摘蘑菇的照片,怀疑是毒鹅膏菌中毒,随即立刻联系省疾控中心专家徐小民进行鉴毒、化验。最终确诊的确为鹅膏毒肽中毒。

采摘图片 医院供图

因为是剧毒蘑菇,威力不可小觑。陆远强随即联系输血科紧急启动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案,经过第一时间血浆置换为夫妻俩去除血液中的毒素,并积极保肝治疗等全力救治后,夫妻俩的病情才终于踩住了“急刹车”,开始有所好转。

妻子躺在ICU的病床上懊悔不已:“再也不敢乱采了!吃得香,躺得快!多亏了医生的专业救治,这才捡了条命回来!”

吃菇“老手”也翻车?侥幸心理不可取

“之前吃都没事,这次突然就中招了!”妻子小吴很是疑惑。

急诊科主治医师尚安东提醒:“上回吃野菌子上吐下泻侥幸没出事,这次怎么能保证吃的是同一类野蘑菇,并且还能脱险?”

很多中毒者并非“小白”,甚至像这对云南夫妻一样都是有过采食经验的老手。那为什么还会中招?

野外的蘑菇往往生长混杂,一个篮子中混入几种长相类似的毒菇简直不要太容易,中毒风险直线上升,之前没中毒不代表这次运气也这么好,不要铤而走险。

以误食毒鹅膏菌(含鹅膏毒肽)为例,刚开始可能只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1-2天后可能才会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炎症状,严重者甚至24小时内就会肝衰竭,肝衰竭可能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更令人防不胜防的是,中毒患者会出现“假愈期”。经过救治后,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会明显改善,误以为脱离了危险,放松警惕甚至终止治疗。此时毒素还在体内“疯狂”攻击肝肾细胞,一旦全身发黄、皮肤巩膜黄染、乏力明显等症状再次出现,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陆远强说:“剧毒蘑菇的外表具有迷惑性,与人们刻板印象中红艳艳、形态夸张的毒菌不同,有些灰色白色的剧毒菇靠肉眼难以辨别。毒性也绝非靠经验可以完全准确判断,煎炒煮炖依然毒性不减。只要摄入,后果就极其危险。

无论症状轻重,都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就近医院急诊。”

每年雨季,都是因蘑菇中毒被送进医院的病例高峰。浙江山脉、森林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菌类生长,剧毒鹅膏“家族”更是普遍分布。野生蘑菇的美味虽诱人,但为一时贪鲜而冒险实在不值得!

急诊科陆远强提醒:不采摘!不购买!不尝试野生蘑菇,购买正规市场安全培植的菌菇!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王驿钢8月29日,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通报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精心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勇争先,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跃伟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2025-07-19 16:52:00
  •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5暑期托管班温情结业,金秋助学同步启航护成长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冯梦瑄 文/图)7月14日,由工会精心筹备的“暑期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顺利开班。自开班以来,托管班凭借贴心的服务与丰富的安排,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共接收111名职工子女入班。在这一个多月的时光里,孩子们在专业老师无微不至的照料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度过了一

    2025-07-19 16:52:00
  • “速度➕温度” 杭州这位警察蜀黍的公主抱又快又稳

      近日,萧山盈丰街道,一名外卖小哥骑行时撞上护栏脚被划开道口子,外卖小哥向民警徐康远求助,徐康远为小哥初步止血,考虑到安全因素,徐康远当即叫了一辆网约车,徐康远将小哥抱上车,并骑上摩托车引路前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徐康远抱起外卖小哥冲向急诊室,为这位民警叔叔点赞!

    2025-07-19 16:52:00
  • 科沃斯半年报:“扫地茅”又回来了?

    文 |互联网江湖,作者 | 刘致呈最近,科沃斯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2025年半年报成绩单:总营收实现约86.76亿元,同比增长24.37%,归属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60.84%,对应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分别攀升至了49.71%和11.29%。至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则更加夸张,直接同比增长了487.

    2025-07-19 16:52:00
  • 榆林横山红会骨科医院举行2025年报考医学类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

    8月15日,榆林市横山区红会骨科医院举行2025年报考医学类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横山红会骨科医院名誉院长胡万彪在致辞中说:“2006年至今,我院连续20年资助报考医学类优秀贫困大学生500多名、资金530多万元。这些学生有35人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在读的还有3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些孩子们

    2025-07-19 16:52:00
  • A股市值历史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沪指创10年来新高,三市近4200股上涨

    今天(8月18日),沪指突破2021年2月18日盘中创下的3731.69点高点,创下自2015年8月20日之后的新高。截至10点34分,A股公司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以A股最新价*A股总股本计算),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至此,沪指从2025年4月7日盘中探底至

    2025-07-19 16:52:00
  • 破局十年 | 在汽车消费这件事上,95后还代表谁?

    2015—2025,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登上全球第一,到今天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引擎,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快速迭变的十年。 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在创新中破局,在探索矛盾中前进。在又一个十年开启时,这个产业也在经历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正因不断求解,汽车产业才会不断进步,并带来新的启发与智慧。 为

    2025-07-19 16:52:00
  • 仁济药师团队攻克慢病用药难题:类风湿致残率降56%,抗凝达标率提升37%

    8月9日,中国医院管理奖价值案例巡讲会(上海站)在仁济医院举行,作为国内医院管理领域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评选,中国医院管理奖八年来汇聚全国超2200家医疗机构的8221个优秀案例。仁济医院药学部在风湿免疫、抗凝、抗感染领域的创新实践引发业内关注。这些成果直接转化为老百姓的就医实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025-07-19 16:52:00
  • 连续光变技术来了!小米16U曝重磅信息,手机影像又要革命?

    随着7月的即将结束,今年的超大杯机型之战也将告一段落,在四款国产超大杯机型上,我们看到了各家为了提升影像表现做了不少努力。正当这些技术还未完全捂热时,有业内人士透露明年初发布的小米16 Ultra即将搭载连续光变技术,让手机长焦的表现再上一层楼。(图片来源:@数码闲聊站)但说实话,连续光变技术并非第

    2025-07-19 16:52:00
  • “假如我的诊断和AI不一样,病人听谁的?”仁济院长夏强灵魂提醒别低估AI

    当顶尖医生面对AI,有时会碰撞出特别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昨天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不久前,他在门诊给一位病人看病,在完成所有检查、给出诊断建议后,病人说:“夏医生,您的诊断和我从AI那里查到的一模一样。”一时间,夏强不知该如何回应:“我想了

    2025-07-19 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