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手机端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蒲晓莉:青光眼“冷门专业”二十八年里的“热血突围”!

2025-04-26 08:55:00 围观 :0次

《看咸阳》讯:初见蒲晓莉,很难不被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短发利落,一副眼镜后是专注的目光,清瘦的身形透着干练,素面朝天却自有一份从容。从1997年延安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到2010年成为科室负责人,再到如今引领青光眼综合眼病中心,蒲晓莉像一株扎根岩缝的竹,在眼科领域默默生长,终成一片绿荫。

医者初心的淬炼

初入眼科时,蒲晓莉连裂隙灯都不会操作,却在师傅许淑云“用牛眼练缝合”的教导中,摸索出医者最珍贵的品质——敬畏。“患者把眼睛交给你,就是交出了看世界的权利。”为练就眼科精细手术的“绣花功夫”,蒲晓莉和丈夫跑遍屠宰场搜集牛眼,在家切猪皮练习巩膜瓣剥离;深夜蜷缩在值班室与进修医生挤一张床,只为多参与一台急诊手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锻炼基本功,使双手更加灵巧,手术时更有感觉。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积累,经过不懈努力的蒲晓莉慢慢的发现自己身上有了老师们的影子,无论是技术、管理患者,还是与患者沟通,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独立负责科室后,她独创的“五心工作法”——手术有信心、沟通有耐心、观察要细心、团队要齐心、困境持平常心——成为科室信条。每每听到患者苏醒后激动地说:“大夫,我好像看见屋顶灯管了!”那一刻,蒲晓莉更坚定了信念:眼科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成为患者绝境中的光。

以技术破局,以仁心托底

在青光眼领域,“独眼手术”被视为刀尖上的舞蹈。2020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陈先生佝偻着“弯竹”般的腰背找到蒲晓莉:右眼失明,左眼视力0.1,多家医院因手术风险过高拒收。面对这颗合并葡萄膜炎、白内障、虹膜粘连的“定时炸弹”,蒲晓莉大胆提出联合治疗方案——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再行多联手术。

“手术台像战场,但我们从不孤军奋战。”蒲晓莉联合血液风湿免疫科为患者申请贫困补助,将千元生物制剂费用降至月付400元;设计“弓背卧位”解决患者无法平躺难题,让护士用棉被堆出45度斜坡,儿子用肩膀托住父亲双腿。术后,当陈先生颤抖着读出视力表0.6时,家人激动的红了眼眶。“医生敢为‘不可能’冒险,是因为背后有科学的缜密和团队的托举。”蒲晓莉说。

这种破局精神一直持续在蒲晓莉的整个职业生涯。面对一位晚期管状视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困境——传统手术可能导致“视力熄灭”,蒲晓莉带领团队研读文献,用百元聚丙烯缝线替代万元进口导管,完成咸阳首例360度小梁切开术。术后患者眼压从47mmHg降至12mmHg,视力提升3倍。

用“白话医学”重建希望

“青光眼为啥要做白内障手术?”马叔的疑问道出多数患者困惑。面对急性发作期患者,蒲晓莉形象比喻:“就像气球装太多水会爆,摘掉混浊晶体就像给气球减压。”蒲晓莉常常说,“医生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的亲身体验,当病人向医者诉说他的痛苦、陈述他的不适时,不一定都能被医生理解、唤起医生的共鸣;同样,当医生表达诊疗意见、提出配合要求时,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领会、赢得病人的合作。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其实只有彼此信任了才能理解,信任是理解的前提。”

面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患者,蒲晓莉就不厌其烦的耐心解释,从基本的白内障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讲起,谈到即将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并发症......最终让患者放下心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这种“知心人”特质在杨阿姨病例中尤为动人。患者杨阿姨患青光眼合并癫痫,来院时左眼眼压超过60mmHg,家属本想放弃治疗。为了帮助杨阿姨,蒲晓莉主任连续几日加班翻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请教全国青光眼方面的教授,联合神经内科及手术麻醉科医师会诊,共同讨论病情,制定手术方案,每天亲自检查病人,随时跟家属沟通病情。医生的努力患者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杨阿姨的老伴主动找到蒲主任说“你们大夫和我们是一条心,我们心里清楚的很呐,都是为我们好呢,我们农村人不会说话,你们放心给我老伴做手术吧,我们相信你。”杨阿姨全身及眼科病情稳定后,蒲主任给她实施了全麻下左眼PHACO+IOL植入+房角分离+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手术一切顺利。术后一周杨阿姨左眼视力恢复到0.15+,眼压9mmHg。她说“我就睡了一觉你们就把手术做完了,一点都不疼,蒲主任您真神!”

图为一青光眼患者的女儿专程前来看望蒲主任

冷门专业的“热血突围”

青光眼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手术复杂、并发症多,许多医生望而却步。蒲晓莉却视其为“眼科最有学问的专业”。在眼科亚专业分化时,她主动选择“冷门”青光眼。从传统小梁切除术到房角镜下直视手术,从引流阀植入到外路缝线360度小梁切开术,蒲晓莉将科室打造成咸阳青光眼诊疗高地,用“稳准快”的新技术改写无数终晚期患者的命运。

“现在的青光眼发展迅速,可以说已经不再小众,而是‘非常高大上’!”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迅速发展,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青光眼患者。它以微创、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正在改变青光眼的治疗格局。

2025年春分,蒲晓莉带领团队率先引入iStent inject W(第三代小梁网引流物),让咸阳市青光眼手术迈入“微创时代”。她开心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新式手术高大上、稳准快,为患者带来光明福音!”

二十八年岩竹生辉,蒲晓莉用手术刀在瞳孔深处镌刻医者匠心。谈及未来,蒲晓莉的愿望非常朴素,希望科室的年轻医生能保持学习,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只要守住对生命之光的敬畏,新一代医者定能以更快的生长速度破解疑难,让更多濒临黑暗的眼睛,重获仰望星空的勇气。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

  • 一换季就过敏? 医生提醒易过敏人群切勿“忍忍就好”

    一换季就过敏?医生提醒易过敏人群切勿“忍忍就好”,换季要做好过敏预防和调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2025-04-26 08:55:00
  • 中医的夏天|康复科里年轻病人不少!几个简单动作,教你远离久坐后的肩颈痛!

    不久前,上海岳阳医院升级改造后的国家中医康复中心亮相。走进中心,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儿不一样——与传统科室设计不同的是,中心室内环境呈现出鲜明愉悦的配色方案,还结合图形设计来活跃氛围,让人心情也明亮起来。在这儿,新民晚报记者遇到了几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何会来康复科?该院康复医学科常务

    2025-04-26 08:55:00
  • 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 | 她用20年光阴,将“大医精诚”誓言化作万千新生命的啼哭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林探宇)“我备孕两年了,还是没怀上,怎么办?”“我最近睡眠不好,总是多梦。”“我月经周期有点紊乱,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获评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的梁惠珍如往日一样来到诊室,细心地为患者看诊。一上午

    2025-04-26 08:55:00
  • “王不留行籽”给耳朵点穴 世运会外国运动员体验中医“神奇”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8月12日,成都轮滑运动场馆(成都国际轮滑中心)内,来了一支特殊的服务队。他们摆开条桌,放上各类中医用品,为赛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送来特色中医诊疗服务,不少参加比赛的外国运动员被吸引,好奇地上前体验。“哇!这个按摩太神奇了!”一位外国的垒球技术官员体验

    2025-04-26 08:55:00
  • 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长沙15岁男孩突发昏迷,送医时体温达40°C确诊热射病

    “患者15岁,晨跑后突发意识障碍、摔倒在地、呼之不应,被120紧急送入院,初步考虑为热射病、休克、窦性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随即,一场急救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展开。据该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赫留党介绍,患者高岩(化名)是一名15岁的少年,8月8日8:30左右,

    2025-04-26 08:55:00
  • 仁济药师团队攻克慢病用药难题:类风湿致残率降56%,抗凝达标率提升37%

    8月9日,中国医院管理奖价值案例巡讲会(上海站)在仁济医院举行,作为国内医院管理领域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评选,中国医院管理奖八年来汇聚全国超2200家医疗机构的8221个优秀案例。仁济医院药学部在风湿免疫、抗凝、抗感染领域的创新实践引发业内关注。这些成果直接转化为老百姓的就医实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025-04-26 08:55:00
  •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我知道边界,量力而行

    7月24日,武汉大学公众号发布题为“航班上突发!武大医学生出手”的文章,讲述了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孙毅杰在一航班上帮忙救助一名呼吸困难、头晕乘客的故事,引发关注。一些网友称赞其临危不乱,思路清晰,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其没有执业资格,操作风险极高。7月27日,孙毅杰在接

    2025-04-26 08:55:00
  • “假如我的诊断和AI不一样,病人听谁的?”仁济院长夏强灵魂提醒别低估AI

    当顶尖医生面对AI,有时会碰撞出特别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昨天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不久前,他在门诊给一位病人看病,在完成所有检查、给出诊断建议后,病人说:“夏医生,您的诊断和我从AI那里查到的一模一样。”一时间,夏强不知该如何回应:“我想了

    2025-04-26 08:55:00
  • 名医工作室 | “京” 英坐诊长治二院——吴新宝教授坐诊长治二院“吴新宝教授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

    7月11日,国内创伤骨科领域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再度莅临长治二院,坐诊 “吴新宝教授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开展坐诊、查房、学术讲座等工作,为上党老区人民骨病患者带来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顶级诊疗服务。坐诊现场,吴新宝教授耐心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看

    2025-04-26 08:55:00
  • 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个经过手术视频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协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一例耗时的胆囊切除手术。这是该机器人首次在患者模型上进行操作,其表现十分沉稳,甚至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常见的突发状况下,也展现出了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的专业能力。9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报道了这

    2025-04-26 0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