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长治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郑艳:用双肩撑起温暖大家庭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19年如一日,用她的大爱,和丈夫一起撑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就是第八届长治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郑艳。
每当提起郑艳,襄垣县侯堡镇段河村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可是个好人,从伺候生病的公公婆婆,到照顾受伤的丈夫,再到帮助两个弟弟成家立业,要不是她操持家务,老段家哪有现在的模样,不容易呀!”听到这样的夸赞,郑艳也只是笑笑,淡淡地说,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付出,这是自己应尽的本分。
悉心照顾公婆尽孝心
2005年,经人介绍,24岁的郑艳与段绍光相识。勤快踏实的段绍光给郑艳留下了好印象。然而,段绍光的家庭很特殊,母亲因脑外伤导致多重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生活负担很重。面对生活,郑艳并没有退缩,而是真诚地告诉段绍光:“既然我选择了你,你的家人就是我亲人,我会把老人照顾好,把咱的家庭经营好。”郑艳的一席话,让段绍光很感动。
一年后,两人喜结连理。刚过门,郑艳就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从此,她的生活被琐碎的家务事填得满满当当。每天天还未亮,郑艳便早早起床,熟练地为家人准备早饭,并给婆婆穿衣洗脸。农忙时还要到地里干活。回到家,她又忙碌起来,给婆婆喂饭喂水、按摩保健。
面对如此繁重的生活压力,郑艳也有感到疲惫的时候,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总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由于婆婆不能正常交流,她只能凭借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不断学习,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照料方法,每六小时喂一次药,每隔两小时喂一次水……她在心里默默记下每个时间节点该做的事情。
2015年,郑艳的婆婆去世,公公情绪低落,郑艳和丈夫耐心地安慰老人。不承想,这年冬天公公外出回家时,不慎出了车祸被送往医院抢救。住院期间,郑艳和段绍光轮流守护在病床前,细心地照顾老人。出院后,老人落下后遗症,腿脚行动不便,郑艳担心老人摔倒,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公公注意安全,遇到急事郑艳会陪着老人出门办理。老人逢人就夸:“郑艳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帮助小叔子成家立业
郑艳刚结婚时,段绍光的两个弟弟年纪尚小,照顾他们的责任自然也就落到郑艳的身上。多年来,郑艳的苦和累,两个弟弟都看在眼里。二弟看到家里的情况,上完高中后便外出打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到了该成婚的年纪,郑艳又四处张罗着为二弟找媳妇。
2016年段绍光的二弟结婚,郑艳不仅让出了自己的婚房,还拿出3万元置办婚礼。二弟不想让哥嫂破费,和郑艳商量要不就别办宴席,郑艳说:“婚事简办,咱不会铺张浪费,只是走个简单的仪式,否则老父亲心里也会难过。”听到这句话,二弟红了眼眶,非常感谢郑艳为他的付出。
幸福的生活刚刚起步,不幸的是,2019年段绍光的二弟被检查出胃癌晚期,二弟夫妻俩常年外出求医治病,郑艳义不容辞地接过了抚养侄女的重担。她把侄女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每天早起为侄女做饭,教侄女说话识字,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悉心地看护侄女健康成长。
“我有一位重情重义的好嫂子,之前,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后来,又帮助二哥成家立业,二哥生病后,又帮他借钱看病。嫂子对我也很好,我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嫂子经常给我打电话,让我保重身体,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提起郑艳,段绍光的三弟满是感激。
夫妻恩爱和睦传家风
段绍光原先在煤矿上班,一次井下工作时不慎右腿骨折,只得在家养伤。一时间,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郑艳想要创业。“大家都说我蒸的馒头好吃,我就想试一试,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郑艳说。说干就干,郑艳腾出了家里的一间房,开启了蒸馒头的生意。
由于自身患有先天腿疾,郑艳原本就行动不便,劳动量增加身体吃不消,小腿经常浮肿疼痛。郑艳总是拼命咬牙坚持,在她看来,多干一些活,家里就多一些收入。不久前,家里的老房子需要翻新改造,郑艳这才停止蒸馒头,好好地休息调整。
“这些年,郑艳很不容易,我外出打工,家里大小事都顾不上,全靠她一个人辛苦付出。”谈及妻子,段绍光觉得很惭愧,外表柔弱的妻子很坚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给予每个家庭成员温暖。
多年来,郑艳的一言一行,两个女儿都看在眼里。受郑艳影响,孩子们都形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大女儿即将高考,她告诉郑艳,自己想报考医学院,将来当一名医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小女儿也很乖巧懂事,经常帮郑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陪爷爷聊天解闷,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丁德令)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贾霄星